琼山区:把富民增收放在心上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牛大力酒是我们甲子镇本地特色农产品,都是村民自己酿造的,很受消费者欢迎。”11月25日上午,在琼山区甲子镇昌西村的电商服务站,该站负责人王传书难得待在办公室。平日里,他奔走于甲子镇各个村居“扫货”,根据消费者需求,及时备好各种特色农产品。
王传书是甲子镇昌西村上昌一村民小组村民,曾因儿子患病花光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下大笔债务,被纳入贫困户。在政府的帮助下,他积极学习种养技术,脱贫后因热心助人、深入挖掘、寻找推广本地农特产品,并把乡亲们的农产品收购过来、销售出去,成为深受大家喜爱的“乡村买手”。
琼山区采取多种措施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
与王传书一样,云龙镇云岭村村民冯彬也曾经是贫困户。他通过政府帮扶再加上自筹资金,发展起散尾葵种植产业,规模从最初的6亩扩大到如今的12亩,一家人年收入达到了10万余元,还获评琼山区“星级文明户”荣誉称号,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好榜样。
王传书和冯彬的脱贫故事是琼山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的缩影。
过去五年,琼山区1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户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琼山区始终把富民增收放在心上、抓在手上,首创的“夜校+集市”“夜校+红领巾班”等“夜校+N”扶贫扶智新模式,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打造海口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村改革,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新农村,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丰收的喜悦。
如今,琼山区打造的“一镇一业”发展格局,荣获6项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建成海口“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成为全国较大的胡椒生产基地和全省最大的荔枝生产基地;构建了“企业+村集体+基地”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家庭农场6家;全域旅游向农村深入推进,形成了“风情小镇连廊”和“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旅游景观。
琼山区还强化政策支持,建设农村创业孵化基地,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促进乡村创新创业,推动乡村振兴。
琼山区强化政策支持,促进乡村创新创业,推动乡村振兴。
(来源:海口日报)
长按图片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