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石榴又名芭乐、鸡屎果,广东潮州、汕头及台湾的土名叫拔子。番石榴原产美洲热带地区,16至17世纪时,自墨西哥至秘鲁传至我国广东、海南岛一带。
番石榴曾经评为全球七大最“臭”美食之一,如果把熟透近烂的番石榴中间切开,其果肉中间的果仁部分不光有鸡屎之象,隐约中还有鸡屎之气。另外“香蕉你个芭乐”,这句源自港台电影的脏话,已经变成一句戏言了。
拔子出红尘,相与游瑶池
附图:宋刘松年松荫谈道图番石榴传入国内较晚,在《月庭》首诗中提到了拔子,这里可能是附会番石榴.作者白玉蟾(~),海南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人,是道教人物中最杰出的诗人,
白玉蟾俗名葛长庚,世称紫清先生,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石山镇典读村人。7岁能赋诗,12岁作《少年行》:“寸心铁石壮,一面冰霜寒。落笔鬼神哭,出言风雨翻。气呵泰山倒,眼吸沧海干“。童试时作《织机》:”大地山河作织机,百花如锦柳如丝。虚空白处作一匹,日月如梭天外飞”的豪迈诗篇,诗被主考评太狂,但也有超凡脱俗的心态和顶天立地的气派。
白玉蟾留下了不少诗作,我们择其一二欣赏一下:
《结庐武夷山》:千古蓬头跣足,一生服气食霞,笑指武夷山下,白云深处吾家。据马宗霍《书林纪事》载白真人常蓬头跣足,但为人豪爽侠义,神清汽爽,常乘酒兴即席挥毫,随身无片纸,落笔满四方。
附图宋白玉蟾足轩铭卷《朱文公像赞》:皇极坠地,公归于天。武夷松竹,落日鸣蝉。
《紫岩潘庭坚》:人情不似吴笺厚,世路常如蜀道难。两鬓已将沾雪白,寸心尚自炳枫丹。君还有意凭谁说,我亦无言把剑看。相对一窗风打雪,通红榾柮谩烧残。
《景德观枕流》:寒泉泻破青山腹,青山不改寒泉绿。幽人一种泉石心,倚溪看此数椽屋。
《华阳吟》:家在琼崖万里遥,此身来往似孤舟。夜来梦趁西风去,目断家山空泪流。这大约是文史上为海南留下的第一滴眼泪。怀念家乡的诗再择其一首欣赏:长天与远水,极目烟冥茫。暮鸿孤悲鸣,霜林万叶黄。
附图宋佚名松谷问道图白玉蟾最著名的是其七绝诗《早春》,被收入传统蒙学经典《千家诗》:
南枝才放两三花
雪里吟香弄粉些
淡淡著烟浓著月
深深笼水浅笼沙
这首诗写梅花来歌咏春天,因为梅花开得最早,诗里说才开放两三朵,诗人在雪里看花。下两句引用了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早春》诗引用“烟笼寒水月笼沙”来点明当时的环境,将花、雪、烟、月、水、沙连成一片,创造出一种朦胧美。
在类似的诗中,唐代齐已的《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一枝开”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极写这个“早”。《唐才子传》记录一个故事,说齐已的这首其中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原写的是“昨夜数枝开”,在请教郑谷时,郑谷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并称郑谷为“一字师”。不过从赏梅的角度看,“南枝才放两三花”既强调了“早”,更有美感且符合实际情况,所以白诗也更有生命力。
附图北宋杨世昌崆峒问道图齐已是唐末僧人,郑谷是晚唐进士,二人诗文俱佳,择二人几首欣赏:
《江行早发》:舟子相呼起,长江未五更。几看星月在,犹带梦魂行。鸟乱村林迥,人喧水栅横。苍茫平野外,渐认远峰名。
《送人游塞》:槐柳野桥边,行尘暗马前。秋风来汉地,客路入胡天。雁聚河流浊,羊群碛草膻。那堪陇头宿,乡梦逐潺湲。
《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这首郑谷诗的精彩之处在于结尾两句,握手分别,天各一方、南北异途的无限愁绪浓缩在这七字之间,笛声长啸更丰富了人的感情。
《鹧鸪》: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鹧鸪,叫声像极了“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以鹧鸪为题远游送别。
成语:道不同不相为谋
附图:宋佚名山坡论道图16岁时诗人出门寻道,历经常人难忍的艰辛,曾作诗纪录:“初别家山辞骨肉,腰下有钱三百足。思量寻仙访道难,今夜不知何处宿”,他以“文苑丽长春,学海深无穷”,“青春不再来,光阴莫虚度”鞭策自己,“读尽人间不读书,识破世上不识事”,后成为道教南宗宗派(紫阳派)的首创,对中国道教界来说,白玉蟾的名字如雷贯耳,人人皆知。
清胡之枚《净明宗教录》记载:僧人孤云劝白玉蟾祖师入释,以求光大佛门。祖师对曰:吾中国人也。生于中国,则行中国之道理。若以夏变夷,背天叛道,吾不忍也。禅宗一法,吾尝得之矣。是修静定之功,为积阴之魄,以死为乐!《涅磐经》所谓“生灭灭矣,寂灭为乐”是也。吾中国之道,是炼纯阳之真精,形神俱妙,超天地以独存,以生为乐也!故曰“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夷夏之道,有所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也。
附图清任熊群仙祝寿图道不同不相为谋,成语,出自《论语卫灵公篇》,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述而》篇也记载:“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从吾所好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这里讲的是: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即使是做手执马鞭的车夫这样下等的事情,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还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东汉时天下大乱,管宁与华歆等朋友避乱于辽东,他们在当地只谈经典而不问世事,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再加上其他的事情,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后,再也不以华歆为友。这就是“管宁割席”的故事。
丘濬诗摘
在历史上,海南还有一位名人丘濬,六岁即作诗《五指山》: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雨霁玉笋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这首在海南家喻户晓的诗作,借五指山的雄奇秀丽,寄托自己的胸襟抱负,很难想像是位六岁童子所作。
丘濬,明代中期文学家,政治家,33岁进士及第,海南历史上唯一宰相,史评“诗文满天下”。现存丘濬故居位于海南省海口市府城金花三巷9号
丘濬七岁时丧父,其祖父鼓励丘濬兄弟两人说“吾先世,世以积善相承,今不幸而中微,然古人往往因微而大著,所以大发者,其在二孺乎?”,并写下一幅对联:嗟无一子堪供老,喜有双孙可继宗。祖父嘱咐兄长丘源,要他“承吾世业,学为良医,以济家乡”;希望丘濬“拓承祖业,志为良相,以济天下”。
丘濬好学,家贫无书,曾经走数百里路借书,必定将书借到才罢休。丘濬的母亲李氏教育他读书总是孜孜不倦。每日五更,鸡鸣即起,伴儿诵读;入学归来,问其功课,询其交游。及至游学帝京、为官,仍然致书“戒谆谆以忠谨,图报国为言”。
以上事迹记载于丘濬所作的《可继堂记》。“可继”二字源出其祖父留的那幅对联。正是这种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造就了一代儒学大师济民、养民、安民、亲民的思想品德和高尚情操。
丘濬继承并发展了这种良好的家风,重视儿女培养,家风一直传至现代。孟子曾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良好的家风,则能泽被后世无数。
附图丘濬故居丘濬诗文满天下,我们择其几首欣赏: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中华不是胡居处。江淮赤气亘天明,居庸是汝来时路。不如归去。”,这首诗作于土木堡之变后,当时明英宗受宦官王振的怂恿,出兵攻击蒙古瓦剌部,但在王振的各项骚操作下延误战机,兵败土木堡,明英宗也被俘,瓦剌部围攻北京,最终在于谦的有力反击下瓦剌部退走。诗人因此有感而发。于谦后来被冤杀多年后,修撰《英宗实录》时,时人仍然准备按有罪论记入,丘濬主持了正义,实书于谦之功。
以土木堡事件为背景,还有一首诗。当时明庭纷纷主张南迁,丘濬以宋高宗伯母南逃至江西造口十八滩几乎被金人俘虏这一历史事件作为背景作,作诗一首,把鹧鸪叫声巧妙地点化为警世骇俗奇语,以劝戒朝庭切不可重蹈南宋复辙:“行不得也哥哥,十八滩头乱石多。东去入闽南去广,溪流湍驶岭嵯峨。行不得也哥哥”。
《客中对月》:万里思归客,伤心对月华。欲凭今夜影,回照故园花。这是丘濬的一首思乡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