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
北京之名,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洪武三年,朱棣受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朱棣在北平设立王府,北平遂为燕京。
朱棣上位后,改国号为永乐。永乐元年,也就是年,明成祖朱棣改北平为北京,将都城南京迁往北京。并在永乐四年,开始修建北京皇宫也就是现在的紫禁城。
然而在民国时期,北伐平定北方,为纪念此事件北京又更名为北平(此后,北平多次改名)。新中国成立之后,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北平又更名为北京,并确定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天津(津)
明朝时期,燕王朱棣率兵南下与侄子朱允炆争夺皇位。年,从三岔口渡河夺取沧州,在年攻入明朝首都南京,登上皇位。朱棣为纪念在三岔河口渡河起兵,让大臣献计献策改名,特选取“天津”二字赐名。“天津”意为“天子渡津之地”,皇上就是在这里渡河起义的。
后来,朱棣迁都北京,天津成了北京的门户。永乐二年(年),明成祖朱棣在天津设立卫(卫所为明朝的均值制度,一府设所,几府设卫),所以天津也叫天津卫。光绪二十八年(年)中华民国成立,天津改县,属直隶省(今河北省)。
年,河北省会迁往天津,年河北省省会迁往保定,天定改为直辖市。年新中国成立后,天津最终被定为中央直辖市。期间,天津又几经变化。
年2月11日,天津改为河北省省辖市,4月18日,河北省省会由保定迁往天津。年5月,河北省省会再次由天津迁往保定。年1月2日,天津作为直辖市延续至今。
上海(沪)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在春秋时期隶属于吴国。后来在战国时期,上海称为春申君黄歇的封地,所以上海的别称也叫“申”。
晋朝时期,渔民创造了一种捕鱼的工具,名为扈。长江入海出称为渎。因此,当时将现在的松江下游一带称为扈渎。后来扈改为沪。上海的“沪”便是由此而来。
重庆(渝或巴)
周朝时期,今重庆江北区为长江上游地区的一个姬姓的周王族诸侯国,叫巴国。秦国统一天下,分国土为36郡,巴国变为巴郡,为36郡之一。这便是重庆别称“巴”的由来。
南朝时期的梁元帝时期,武陵王萧纪在巴郡设置楚州。后几经更名,巴郡先后成为荆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下属辖区。隋朝时期(隋开皇元年即年),废除巴郡,因渝水(嘉陵江的古城)绕城而过,改楚州为渝州。这便是重庆简称“渝”的由来。
河北(冀)
河北古称冀州,故现在简称为冀。
关于冀州,可追溯到夏禹时期。
大禹治理黄河水患后,接受了舜禅让的王位,成为了新一任帝王。他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夏朝。禹将国土依山川地势分为了九州。而九州中的第一个,便是冀州。河北是古冀州的组成部分,并且此后的许多国家也在这里设立过“冀州”,所以现在河北简称为“冀”。
东汉《释名》中对“冀州”这样解释的:冀州的位置在北方,这里地势复杂,地理位置重要,也曾有帝王在这里居住,帝王对这里有着愿景:纷乱能得到治理,贫弱能变得富强,荒年能变得丰收。“冀”是希望,是期望,冀州是寄予希望的地方。
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河南(豫)
河南,历史上的大部分地区都处于黄河以南,因而得名河南。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并非现在这样黄沙满地,植被稀少。那时,黄河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河流众多,森林茂密,是十分适宜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而处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也成了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由于此地植被茂盛,环境宜人,不仅是人类在这里繁衍,野象也在此处安家。故而河南被人们称作是“为人牵象之地”,继而有了象形字“豫”。河南的简称“豫”就是这么来的。
仔细观察,河南卫视的台标也是一头大象呢。
云南(云或滇)
汉武帝时期(前年),汉武帝下令收南夷之地,在这里设置24个县,云南县为其一。关于“云南”之名的来由说法有三:一是在建县时,县治驻地的北面出现了五彩云霞,而县城位于彩云的南面,所以叫“云南”;二是来自当地的云山(现宾川鸡足山),说云山常年有数米高的云气凝结于山顶(或是祥瑞之兆),而县城位于云山之南故曰“云南”;三是“武帝追梦”,传说汉武帝做梦梦见彩云,就派人去追云。随从在祥云县境内追到了汉武帝梦中的彩云,于是汉武帝便在这里设置了云南县。
辽宁(辽)
人类自古多依水域建村立城,在取名上也与河流有着密切联系。辽宁的由来便与辽河有关。夏禹时期,天下分为九州,辽宁属于幽州。秦国统一天下,将天下分为36郡,在辽宁地区以辽河为分界,设置辽东郡和辽西郡。之后,辽宁西汉属幽州,东汉增设玄菟郡和辽东属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辽宁地区分为多个郡县等等,元代时期,朝廷在辽宁地区设置辽阳行省,下分路州县机构。明朝重新改行政划分,辽宁地区更名为辽东都司,下设25卫和2州。清朝光绪年间,清政府在辽宁地区设置奉天省,简称奉。
辛亥革命爆发后,南京国民党政府改奉天省为辽宁省,改奉天市为沈阳市。新中国成立初期,辽宁地区设有辽宁、辽西2省,9市和1个专区、49个县。年8月1日,中央决定辽东、辽西合并,成立辽宁省。
黑龙江(黑)
早在先秦时期,黑龙江地区就有人类定居,并在前4-前3世纪,建立了政权。黑龙江地区(主要为黑龙江流域)历史悠长,但大部分时间里都被划分成若干个部分,隶属于不同的辖区。直到清朝时期,黑龙江地区重新划分为两大板块,分设黑龙江将军和吉林将军管辖。康熙十年,朝廷沿黑龙江岸筑城,城名为黑龙江城。清朝末年,改名为黑龙江省。这也是此处以“黑龙江”命名的源头。
新中国成立后,年,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成新的黑龙江省。此后黑龙江省得行政区域大体确定。
黑龙江省的名称因黑龙江而得名。而黑龙江以“水色发黑”而得名。
湖南(湘)
湖南,湖以南。这个湖,就是境内的洞庭湖。而湖南的简称湘,则来源于湘江。
春秋时期,湖南被纳入楚国版图。随着楚国的壮大,楚国的版图也在湘江流域扩展开来。同时,楚文化在湘江流域传播,并有了深远的影响。
安徽(皖)
乾隆年间,清政府将江苏与安徽一分为二省,安徽独立成省,名字取安庆、徽州两地的首字。而安徽的简称“皖”,则来源于其境内的皖山和曾在此建立的古皖国。
皖山,也叫潜山,皖公山,万岁山,万山,但大家更熟悉它另一个名字天柱山(安徽境内)。天柱山是国家5A级景区,唐代白居易曾书《题天柱峰》赞美:“天柱一峰秦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古皖国,指皖国,春秋之前就已经在今潜山市一带建立。
山东(鲁)
鲁,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鱼”,下面“口”,可理解“鲁”是盛鱼的器皿。山东半岛一带三面环海,当地人以捕鱼为生,继而将此一带称为“鲁”,后立邦建国,称鲁国。山东的别称就因此而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
在清乾隆统治之前,新疆这一区域还称为西域。清朝入关前,所辖领域只在现今东北地区,经过几代努力,版图不断扩大。乾隆皇帝将自己所确立的清政府地区称为新疆(新的领域)。后来,平定准噶尔叛乱后,又将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也称为新疆。
新疆也有另一层含义。年,左宗棠在阿古柏手中收复了新疆,并提议在天山南北建新疆省。他在呈给皇帝的奏折中说新疆意为“他族逼处,故土新归”。年,新疆正式建省。新疆之名也一直沿用至今,新的简称也就确定下来。
江苏(苏)
乾隆在《清一统志》中,将江苏与安徽两省分开,江苏省管辖江宁府、苏州府、送就爱你姑父等地。江苏省名取字江宁和苏州两府的首字。后又以“苏”为其简称。
浙江(浙)
浙江,是一条河流的古名。这条河便是现在的钱塘江。吴越文化在钱塘江流域孕育发展,并形成规模。后来,人们就将钱塘江的古名“浙江”做了地名。浙江省的简称“浙”也是由此而来。
江西(赣)
在唐玄宗时期,在此设立了监察区——江南西道,这算是江西最早的名称。江是长江,而元朝确立采用行省制度后,更名为江西行省,在官方公文里也称江,或江省。而关于其简称“赣”的说法,各有不同。
有说来自流经江西境内的赣江,有说来自章水和贡水的合并,亦说是来自赣州。对此,学者并未给出明确的定论。
湖北(鄂)
都知道湖北属于荆楚文化圈,用荆楚、楚作为简称似乎更加合情。但是,在荆楚之前,湖北地区有个更早的国家——鄂国。
扬子鳄是长江独有的物种。早在商朝时期,这里有一个部落以捕鳄为生,并将噩作为部落的图腾。部落慢慢发展壮大,建立了鄂国(噩、鳄、鄂等均为通假字,意为鳄鱼)。如此,湖北简称“鄂”就合乎情理了。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这个名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始皇统一六国,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当时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分属于桂林郡,因而取用“桂”做了简称。
甘肃(甘)
甘肃所在的地区,在北宋时期由西夏国统治。西夏,在今张掖甘州区设置了甘肃军司,管理甘州和肃州。于是,就用辖区两州的名字作为了此地的名称“甘肃”。元朝时期设立了甘肃行省,后来在明朝归入陕西省,清朝时期又独立成省,并用“甘”作为简称。而甘肃另一个很少提及的简称“陇”,则来自甘肃陕西之间的陇山。
山西(晋)
商周时期,周成王将他的弟弟叔虞分封到了唐,也就是如今的山西运城附近。叔虞去世后由儿子掌权,将国都迁到晋水旁,并将国号改为“晋”。后来晋国在此发展壮大。山西建省后,就用了“晋”作为简称。
内蒙古自治区(蒙)
内蒙古自治区,并不像其他省份一样,简称都为一个字,内蒙古就是它的简称。由于蒙古国与我国的领地争议,蒙古国独立后称蒙古国,而我国所管辖的部分称为“内蒙古”。而为何不用“蒙”,是避免与蒙古国起争端。
陕西省(陕)
据《公羊春秋》记载:“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意思是,从陕原以东的地方叫陕东,由周公管理,陕原以西的地方叫山西,由召公管辖。陕,陕原,现在的河南陕县境内。唐朝的安史之乱后,在陕西设立陕西节度使,陕西成为了行政区域名称。后又经过几经变化,但陕西名称一直未改。陕西的简称“陕”,便是来源于最早的陕原。
吉林省(吉)
吉林省、黑龙江、辽宁等地,是满族人聚居的地方,他们的语言称为满语。
年,也就是清朝康熙十二年,在吉林建吉林城,满语为“吉林乌拉”,意思是沿江的城池。年,正式建立吉林省,而“吉”就成了其简称。
福建省(闽)
福建省的名字来源于两府,福州府(今福州市)和建州府(今建瓯市)。而简称“闽”的由来还要往前追溯至先秦时期的百越。
先秦时期,我国南方沿海一带生活着许多部族,之后便将这些部族统称为百越族。他们生活的地方,就叫百越。百越族中有个闽越部落,后来建立闽越国,秦朝划分为闽中郡。南北朝时期陈朝在此建立闽州,这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个省级建制。
贵州省(贵、黔)
贵州省的名称来源有二,一是出自北宋时期,当地土著首领普贵携城归顺宋朝,宋朝赵匡胤在《敕普贵书》中提到:“惟尔贵州,远在要服。”;一是来自贵阳境内的贵山而得名。
贵州的另一个简称“黔”,与其历代治所有关。战国时期,楚国在贵州一带设立过黔中郡,后来秦朝在云贵地区重新划分建郡,而贵州省所在的部分地区曾经处于黔中郡、黔州、黔安郡等区划中,所以便有了“黔”的简称。
广东省(粤)
广东省在汉朝时期属于南粤国,汉武帝平定南粤国后,建立广信县,属苍梧郡。唐朝时期,在此设立岭南道,后又分为岭南东道,岭南西道。广东省属于岭南东道,明朝时期建立广东行省,清朝正式成立广东省。广东省的简称就与最早的南粤国有关。
先秦时期,南方沿海一带生活着许多部族,统称为百越。岭南所在的地区建立了南越国(南粤国,先秦“越”通“粤”)。
青海省(青)
青海省的省名,与简称都与境内的青海湖而来。青海湖,古人也称其为迁海、西海等,唐朝之后逐渐统一为青海。年,在此设立青海省,并以“青”字作为省的简称。
西藏自治区(藏)
唐宋时期,西藏地区称为吐蕃。元朝时期,在该地设立宣政院,明朝改为乌思藏,乌思在藏语里意为“圣洁”。清朝初期,改名为卫藏,后来正式定名为西藏。年,西藏自治区正式建立,西藏为西藏自治区的简称,单字简称为“藏”。
四川省(川、蜀)
四川简称“川”与行政辖地有关。北宋年间,即年,将处于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川辖四路”或“四川路”,并设置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川宣抚使等官职。后来,元朝在此设置四川行中书省,清朝设置四川省,并简称川。
而其简称蜀,则来源于蜀国。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
公元前年,身为夏后氏苗裔的匈奴人在今宁夏地区建立了大夏国。拓跋氏灭掉大夏国,设立夏州。宋朝时期,党项人在此建立新的大夏国,因其在宋朝的西边,故而称为西夏。元朝时期,在此设立宁夏府路,意为“夏地安宁”,宁夏就此确定。年,成立宁夏省,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简称“宁”。
海南省(琼)
《北史》和《隋书》中记载,“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峒”,这是最早关于海南一称的记载。此时海南仅为方位名词,并非行政区名。明朝时期,设置有海北海南道,后改为海南道。从此海南成了行政区名。年,在海南成立特别行政区,隶属于广东省。年,海南省正式建立。而海南省的简称“琼”,与境内的琼山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