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饭堂里的快乐时光海口构建15分

在长者饭堂包饺子,老人们找到了在一起的快乐。中房报记者陈标志/摄

老年人压抑的情绪需要得到疏导式的释放,更多体现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自我价值感和存在感。

中房报记者陈标志丨海口报道

“长者饭堂”里分组包饺子比赛,76岁的林维兴与老伴分在一个组。

这位土生土长的海南“阿公”(海南对男性老年人的称呼),一开始对北方的面食显得有些难以适应,他包成的饺子“馅少皮大”,而且黏合不牢“露了馅”。

10月15日,海口市琼山区城东社区“长者饭堂”举行包饺子比赛,林维兴与数十名社区阿公阿婆一起,消遣晚年时光。像这样的“长者饭堂”,目前在海口主城区有56家,基本上形成了主城区全覆盖。“长者饭堂”成为了海口市社区养老的一种形式。

海口市于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是海南省老龄人口最多的市县。据数据统计,至年末,海口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到29.97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比例的15.81%。“十四五”期间,海口市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一定的压力。

人口老龄化及养老所面临的压力,是一个共性的社会话题。

近年来,海口市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保障,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大力推进互联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数字赋能为老人的幸福加“码”。进一步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广覆盖、多层次、多支撑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格局。

━━━━

饭堂里的互动

志愿者引导老年人下载市民一站式公共服务APP。中房报记者陈标志/摄

10月15日上午,76岁的林维兴与老伴早早前往家附近的城东社区“长者饭堂”。这里即将举行社区重阳节系列活动。

因为台风天气的原因,原本头一天要举行的活动推迟至10月15日上午举行。

虽然已经76岁高龄,但林维兴身板硬朗,耳聪目明。可是,在分组包饺子竞赛的环节里,这位精神矍铄、行走步步生风的海南阿公,对于北方的面食活儿,显然在手法上还不是那么适应。

也许是戴着一次性手套的原因,林维兴拿起桌上两片粘在一起的饺皮,一不小心其中一片掉落在地。“我是一名退休教师,平时干家务活不是太多。”林维兴看了一眼坐在一旁的老伴,不好意思地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解释道。

“尴尬”的事儿接踵而来。林维兴手指捏起饺皮,在干面粉堆里双面粘粉儿。因担心包不好,他只取了少量肉馅。虽然馅少,但林维兴还是费了好一番工夫终于将饺皮捏合上。或许是因为饺皮双面粘了干面粉,或许是对包饺子的活儿不熟练,成饺是“皮厚馅少”且“露了馅”。

虽然对自己的“作品”不是太满意,但林维兴依然感到很开心。

实际上,在现场参赛有数十名阿公阿婆,像林维兴这样包饺子手法不熟练的人还真不少。4组托盘里,水饺成品包法五花八门、“皮开馅绽”,以至于评委以“残品”饺子的数量多少来评定名次。

记者在现场见到,不单单是林维兴收获愉悦,更多老年人一开始严肃紧绷的脸,自然而然地舒展开来。老年人之间的互动游戏,释放了内心世界压抑的情绪,寻找到了久违的轻松。

在位于海口市龙华区图书馆二楼的金山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记者虽然没有赶上“长者饭堂”的用餐时间,但整洁的饭堂及简洁的室内装饰,仍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饭堂是凭卡就餐制,主要服务60周岁及以上老年群体,分黄卡(普通卡)、绿卡(优抚对象)和红卡(特困户),分别对应不同的人群。”海南友善社工机构驻点负责人黄燕告诉记者,“四菜一汤”的标准餐费为16元,这笔费用由“政府补贴+运营机构让利+个人自费”组成,持绿卡就餐每顿自费3元,红卡就餐全免费。

“年10月,金山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对外开放,服务中心辐射周边7个社区10多万人,‘长者饭堂’只是社区服务的内容之一。”黄燕告诉记者,整个服务中心面积余平方米,设有日间照料室(床位)、按摩椅室等老年人休闲场所。

不仅如此,作为社区、学校、医院等联络功能的海垦街道社工站,以及政务便民职能的社区综合服务大厅,也在此设点或设立了服务窗口。

━━━━

心理关爱格外重要

社区志愿者为老人理发的过程,也是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房报记者陈标志/摄

“我们更提倡‘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当前老年人养老问题。”琼山区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李金玲向记者表示,无论采取哪种养老方式,“心理关爱”(即“精神慰藉”)在养老服务体系中显得格外重要。

李金玲称,65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其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和各不相同的生活环境,以及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和遭遇不尽相同,随着年龄的增大及身体状况的变化,生活圈子日益变小,更多的老年人缺失了与社会沟通交流的机会,压抑的情绪自然而然地加剧。

所以,老年人压抑已久的情绪需要得到一种疏导式的释放,更多体现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自我价值感和存在感。

记者在采访中见到,今年50岁的林女士放下了手头的生意,专门到城东社区做志愿者。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的李女士笑着告诉记者,自己做志愿者,一方面可以帮社区服务做点事,另一方面也提前感受一下老年人的生活。同样在社区做志愿者的林红是一名理发师,来海南13年一直做义工为社区老年人理发。

她们与许多社区义工做着相同的事情:不仅力所能及地替老年人做一些事情,更重要的是与老人们聊聊天、拉拉家常的“心理关爱”。

虽然“居家养老”当前在海南是大众养老方式,但对于失能失智老人如何养老,海南爱至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许磊也有自己的看法。

“我们在海南从事养老服务已经20年,这20年服务过老人人左右,其中多数是失能失智的老年人,感受特别深。”许磊认为,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年人,居家养老更好一些,比如“智慧养老”为居家提供更便捷的途径,这需要一个团队去做具体的事情。但对于失能失智老年人,许磊认为更合适“机构养老”。

“目前我在海口(民营)、文昌两地设立养老护理院(公建民营),共有张床位。”许磊告诉记者,这远远难以满足社会的养老需求,下一步设想在智慧养老、居家养老及社区养老方面做些事情。

━━━━

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整洁的海口市龙华区日托休息室,老年人可以免费使用。中房报记者陈标志/摄

像林维兴这样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在琼山区接近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3%左右。

据海口市民政局提供的数据,截至年末,海口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到29.97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比例的15.81%。“十四五”期间,海口市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一定的压力。

记者从海南省民政厅了解到,海南省目前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近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4.65%。

许磊、黄燕等专业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受访者,也从不同的层面对当地养老机构和行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许磊认为,当前,“居家养老”的服务更多是“家政服务”,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低,加上缺乏健全的监督体系和评价体系,单凭道德范畴去评价,难以达到约束的效果。许磊称,养老更多的是“亲情赡养”“精神赡养”,这需要大批的社工、志愿者,这些都需要政府的支持。

许磊还建议,商业险对社会养老机构开放“特种意外险”,因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更容易发生意外。

黄燕却认为,社区养老社工的待遇普遍过低,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干这一行。“出于对专业的执着和热爱,所以我社工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这一行业。”黄燕告诉记者,但年轻人也得回到现实当中,每天都在承受房租、水电、餐饮及社交等生活开销的巨大压力。

许磊、黄燕等人提及的部分问题,当地政府部门也在着手逐一落实。

记者从琼山区民政部门了解到,该区“加码”政府主导的养老机构建设,实现城乡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的目标,全力打造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协调发展的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除此之外,近两年琼山区不断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长者饭堂+老爸茶”等新模式。

“努力实现养老工作的‘医疗护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位一体目标。”琼山区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区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化,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建设,引入社会资本,鼓励相关行业企业利用自身优势,进入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增加优质养老服务产品供给。

龙华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年10月,龙华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服务机构管理运营全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全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长效运行和规范管理。另外,龙华区还采用公建民营模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区农村敬老院进行管理。

黄燕等社工所关心的待遇保障问题,也得到了“回应”。琼山区在一份《养老服务发展情况报告》中明确提到,要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建设,支持供养服务机构引入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才,鼓励供养服务机构设立志愿服务站点,积极培育养老志愿者队伍。

报告还提及,要合理确定和落实工作人员薪酬待遇,建立与岗位绩效、职业技能水平挂钩的考核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资待遇。

龙华区还采取对照料护理人发放照料护理补贴等多种形式,激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营造良好的养老服务氛围。

“目前海口现有养老机构34家(包括省托老院),总床位数张,其中机构养老床位张,60岁以上老年人每千人拥有床位29.78张。长者饭堂56家,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87家。”海口市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海口市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保障,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大力推进互联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数字赋能为老人的幸福加“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224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