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英雄李向群家富不忘报国,舍生忘死为民

6月以来,南方进入汛期,多日的暴雨冲刷,使得洪涝滑坡灾害频发,三百多条河流都发生了超过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汛情汹涌,无数抗洪抢险的英雄逆流前行,用行动书写责任与担当。

12年前,也是这个时候,从南方到北方,从长江流域到松花江流域,我国迎来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灾难。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赴国殇。

特别是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冲锋在前,不计个人生死,扛沙包堵决口,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固的防洪堤,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动地的英雄赞歌。李向群在千万个抗洪英雄当中,平凡又不平凡。

学习雷锋好榜样

李向群出生于海南省琼山市东山镇,从小就是一个好学生,以雷锋为榜样,立志做像雷锋同志一样的人。他和几个同学成立了学雷锋小组,主动做好事。街道口垃圾成堆,李向群和学雷锋小组的成员们不怕脏不怕累,一有空就去打扫卫生,清理垃圾,使得周围环境变得干净整洁;

街道上的王聋婆是孤寡老人,没有什么经济收入,经常缺米少粮,李向群就把自己的零花钱拿给老人,还号召同学们捐款,帮助老人渡过难关,他们把自己当作婆婆的孩子,帮助照顾老人;

同学林烈华自幼父母双亡,平时生活全靠亲戚接济,初中便想辍学到李向群家里的工厂打工,养活自己,最终在李向群和老师的帮助下,顺利继续学业。在李向群小小的心里,装着大大的世界。

他热爱这个世界,拥抱这个世界,保护这个世界。他以雷锋为榜样,向着榜样学习,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给这个世界以温暖和爱意。虽然年纪尚小,但他志向远大;虽然能力有限,但他爱心无限。

家富不忘勇参军

改革开放的春风对中国大地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李向群的家里也搭着顺风车,由穷变富,李父的厂子在小镇上也颇有名气,李向群成为了一个富二代。但是他一直有着一个参军梦,并不愿安于享乐,坐享其成。

年,东山镇开始了征兵,从小有着当兵梦的李向群第一时间就到征兵办报了名。可是经过层层选拔,李向群虽然符合当兵条件,但是由于名额有限,而他又不够优秀,并没能如愿进入部队。

一战失利的李向群并没有放弃,他报名参加了镇里的民兵营,希望通过在民兵营的锻炼,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下一次征兵的时候得偿所愿。只要民兵营有任务,不管他在哪里,生意再忙、再赚钱,他也会参加。终于在次年顺利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

艰苦努力当标兵

如愿入伍的李向群给自己提出了新的目标,要不断提升军事本领。刚入营的时候,因为手榴弹投掷距离过短,李向群每天中午自己加练挥臂和投掷动作,但是收效甚微,后来经过向训练尖子请教,才发现不仅要苦练还得有技巧,此后他继续努力,终于在投弹上取得了好成绩。

他的努力用在各个科目上,努力扬强处,补短板,李向群上半年考核训练的成绩是全营新兵中的第一名,年终还被评为优秀士兵。李向群深知知识重要性,自费报名参加了西南军地两用人才培训中心的函授课程。

平时训练时间紧,业余学习时间少,但他发扬雷锋的钉钉子精神,在别人看电视娱乐的时间努力学习,最终顺利毕业,还获得优秀学员证书。

舍生忘死为人民

年8月,是李向群当兵的第20个月,这时他仅有20岁。8月5日,李向群所在的部队接命令赶往湖北灾区救援抢险。

8月7日,抵达灾区,立即开始扛沙包堵决口。晚上,李向群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8月8日一早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晚上,听说要成立抗洪抢险突击队,李向群坚决要求加入。8月13日,荆州太平口幸福闸出现漏水,李向群主动要求下沉入水寻找漏洞的准确位置,在第二次下水的时候左脚不慎被闸门所划,伤口长达4厘米,但他仍坚持战斗,直至险情排除。

8月14日,因为在抗洪抢险过程中李向群表现优异,连队党支部大会经过讨论,都同意为他成为中共预备党员。8月16日,李向群带头入水,与战友一起用身体筑起人墙,减缓水流对堤坝的冲击,成功护住大堤。

8月19日,多日高烧的李向群在大堤上晕倒,被战友们送进了卫生队。8月21日,险情突发,本该卧床养病的李向群,不顾战友劝阻,仍然带病坚持抢险,人多力量大,多一份力量险情就可能早一刻结束,最终因疲劳过度,口吐鲜血,昏死在大堤上。8月22日,抢救无效,享年20岁。

8月26日,李向群的父母抵达荆州南平中学,替儿子交了第一笔也是最后一笔党费元,他们唯一的要求是留下来替儿子抗洪,完成儿子未尽的事业。8月28日,在南平镇港关中学校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为了保住大堤,保住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李向群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但是他的崇高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是平凡的战士,他是伟大的英雄。

他们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们不能一一说出每一个人的名字,但是我们记得他们做的点点滴滴,肩扛沙包,人墙护堤,老百姓在岸上看着他们跳入水中,大喊房子我们不要了,你们快上来。

他们用汗水,用鲜血,甚至用生命来守护老百姓,他们是人民的子弟兵。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553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