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故居说海瑞说一段海南双臂之一海瑞

《人文琼山》系列短视频第三期:《红城湖畔话海瑞》解说词

导语:

上期说到,丘浚71岁拜相后他想致仕荣归故里,然而皇帝不准,不得已在广成殿的宴席上吟首思乡诗,成功将下田村被皇帝赐名为“金花村”。从此,府城西厢这块犹如佛祖圣洁之地,开满着吉祥如意的“金花”,而带旺了一域荟萃人文。在一代文宗丘浚病故约三十年左右,离丘浚故居五百米之外,红城湖畔,有一户海家,诞生了一名叫海瑞的男孩,想不到这个男孩,以海南人固有的倔强,刚正不阿纵横在明朝的历史天空,而成为一代廉吏,成为老百姓心中的“海青天”。

海瑞是如何成才的?又是如何一步一步从海南岛走向北京,成为光耀琼州的一代乡贤?本期将根据网友的提问,归纳成五个问题来回答并来说说海瑞的人生故事。这五个问题分别是:海瑞故居为何面向京;海瑞没有成为学霸的原因;海瑞为何要骂皇帝;海瑞罢官的背景;海瑞墓缘何葬在秀英滨涯村。

海瑞故居为何要“坐南朝北”面朝京?

其实,民间对海瑞居住地,共有两处称谓。一是,我们现在所在的海口市琼山区“海瑞故居”,另一处是位于屯昌县新兴镇石峡村的“海瑞祖居”。

先来说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琼山这座“海瑞故居”的来历。作为海南著名的人文景点,海瑞这座故居,大门北边面对红城湖,南背金花村。为何会有这种“坐南朝北”方位?且与金花村其它大部分民居“坐东朝西”如明朝宰相丘浚故居方位不一?要说清楚这个疑问,还要来插一段金花村的风水。

一,金花村老宅“坐东朝西”的二个风水原因

上期我讲过,金花村因丘浚一首诗而让皇帝赐的名,原名叫下田村。为何叫下田村?这是因为,下田村的北面,现在的红城湖一带,历史上是百亩良田与水塘,但因府城西门外的地形是西南高东北低,且,此村又处历史古村甘蔗园东北面的下方有百亩良田,故而得“下田”村名。历史上的下田村最早的民宅,都是坐东朝西,如宰相丘浚故居。为何有这个方位?这其中有二个原因。

一是,与府城风水息息相关。北宋开琼州府,设三条门(因北边靠海故而不设门)。其中,东门叫“朝阳门”后改“永泰门”,南门叫“靖南门”,西门叫“顺化门”。三门的名称其实就是一段地理风水。东边是日出处,阳光普照,希望能紫气(财气)东来故而能让居民有“永久泰康”之意;而南门以外,面对是几乎年年造反的本地黎民聚居的山区,故而有“平黎”歧视的“靖南门”;而西门外的西南方位,面对的是大陆南下越海潜通而来的阳刚紫色,这份紫气便是代表中原文化浸透,其实,就是琼台福地认为的“官气”。古有“化外之域”这说法,这个“化”就是中原文化,让中原文明来感化本地粗野之习,这就是“顺化门”的来历。

除了“王化”之外,坐东朝西的西门外金花村,更有承接中原来的文气之意。正如苏东坡曾在给他的琼山弟子姜唐佐北上考举人送行时吟的一首诗所言:“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锦衣他日千人看,始信东坡眼目长。”东坡兄认为,从昆仑山而潜通越海而来的刚阳紫色文脉与龙脉,从海底过来。其实并没有被琼州海峡所割断,那是皮断骨连着筋。果然,姜唐佐中举,应验了东坡的谶语,开创了海南科举的先河。故,府城西门外老宅院大门朝西,便是希望能承接中原来的文脉之气。

第二个原因,那就是被皇帝赐名的金花村乃佛祖的圣洁之地,佛从西边来

而历史上佛堂佛像的大殿,一般都是坐东朝西。这不仅佛从西边来之意,也是道家“酉山卯向”坐东朝西,风水学中的“人丁财旺”之意。故而,从甘蔗园村至下田村的古时民宅大院都是朝西边开门。如,府城西门外的老海南师范学院他家的大门至今也是西门,“海中”原来的大门也一样,只是后来改开了一个南门,其实,都是这个风水。

历史上的下田村,曾是一块风水宝地。东西两侧是古树叶茂根深。而溪水,源自马鞍岭的羊山地区。雨水由西南高位地势的方向流来,经西北面汇聚成一片水塘湿地,后人开垦成为百亩水田。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金花村北面至道客村的百亩水田又被挖成鱼塘,并筑坝成湖,这就是红城湖的来历。

可惜的是,下田村原来的风生水起的风景,毁在日本兵的手里。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日本飞机轰炸府城。当时,下田村里有百来户人家,为躲避日军飞机轰炸,居民都四处逃难,许多房屋自然毁于战火。战争结束后,只有50多名村民返回故里,重建家园。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又有一批原住居民从岛内外迁回朱桔里一带定居,在村中的良田上开始建起了大批房屋,村周围的高大茂密的古树也被砍掉了,原先出过名人的风水宝地的村容村貌便彻底改变了命运。而唯有海瑞故居,却一直孤零零地躺在红城湖边上水田畔,直到琼山并入海口成为市区,修建成纪念馆成为景点景区。

历史上的海瑞这座老宅虽然处在府城朱桔里水塘畔,但也应该是坐东朝西。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南下海南,每次路过红城湖,还曾见过,菜田边上有一老宅,北面没开大门,高墙有“海瑞故里”四个白色大字。那么,现在我们看到的海瑞故居,为何又改成坐南朝北?是谁帮他改的方位?这里面又有一个插曲,先说一下历史上清朝的琼州府领导怎么帮海瑞赎回故居人文故事,颇为重要并感人。

二,海瑞故居前身清朝“三贤祠”的来历

被称为“南海青天”的明朝一代廉吏海瑞,尽管名声震古烁今,但子嗣不旺。因此,海瑞去世后,由于膝下无亲子,后继乏人。其在府城金花村的故居逐渐衰败,至清初,故址已转鬻(卖)他姓。

今天所看到的海瑞故居,其实,在清朝最早叫“海公祠”。

在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年),出任琼州知府奉天承德人佟湘年,对一个朝代忠臣的海南乡贤海瑞身后遭际颇感悲愤。于是,他寻访了海瑞故居的遗址,便以官价赎回,刻石立界标明四至,并明令今后不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占用。且又在遗址中间创建海公祠和丘公祠,购买祭田,请二公后人管理祠堂。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海瑞故居原名叫“海公祠”属国有资产,产权清楚有史志依据。

又康熙四十二年(公元年),都察院右佥御史彭鹏巡按至琼时,对海瑞祠的规制不满,特命雷琼道副使黄国材、琼州知府贾棠在海瑞故址上扩建祠宇,同时创建苏公祠,祭祀苏东坡。因此,海瑞故居这块土地上,苏公祠与原有的“海公祠、丘公祠”三祠鼎立琼州府城城墙西北外,统称为“三贤祠”。

这个三贤祠,均是由当时琼州知府贾棠重修的,这个知府也是就修建文峰塔的领导(我的《古塔密语》一书专门对他的贡献有一节赞许)。他因敬仰海刚峰的忠贞不渝,不仅帮修其故居而且还出版《海公集》文稿。又到了乾隆三十四年()秋,有广东承宣布政使一位姓秦的领导,巡视琼州,特意立碑树于海公祠中,碑上刻海公故址四至范围,严禁任何人侵占动用。这块“海公故里碑”还在,成为后来琼山县重建海瑞故居的依据,石碑至今保存五公祠。

到了清末民初,三贤祠已经崩败,后人无力复修。民国九年()八月,当时的交通部长赵蕃,陆军中将、督办海疆防务与陕西省长李根源,连名刻立海瑞故里碑及丘浚故里碑各一块,树于“三贤祠”遗址上。这就是海瑞故居的最早原始凭证。到了解放后,海瑞故址又成为菜地。直至年改革开放,朱桔里百姓自动集资在原址上兴建海公庙一间,这就是海瑞故居隔壁的“海瑞阁”的来历。记得上个世纪末与本世纪初,我以海瑞号“刚峰先生”在天涯在南海网注册网名,常到府城采风并撰写文贴发图片,并到这个当时属土木建筑的阁庙,来参拜木塑像海瑞公,亲眼见到过民国时期两位领导树立的石碑,并拍有照片。可惜,现在的海瑞阁,已经被房地产商修建的宏伟明亮变了样。

到了年,因城改,欲开朱云路,当时的琼山县对海公祠进行了简单的维修,但规模不大,后在当时的省领导王越丰的支持至正值海瑞诞辰周年之际,落成并以“海瑞故居”命名对外开放。直到年,为拓宽朱云路,在原琼山市领导重视下,各界筹资对海瑞故居进行重建。这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海瑞故居里面的纪念堂,这幢三进的仿明朝建筑物。而到了年5月,琼山撤市并区后,在对红城湖改造的同时,又对海瑞故居进行大修。增建广场、雕立塑像、牌坊、新建廉政长廊等,形成现在海口廉政教育基地。

年与年,当时的琼山市领导重建的海瑞故居,将大门朝北开,形成了“坐南朝北”方位,年后修的海瑞广场“南海青天”牌坊与海瑞雕像,均是面朝北。这个方位的改变,其实,就是如丘浚公的墓地一样,面朝北京,展现海瑞公对中原王朝“尽忠”的忠臣品性。

这就海瑞故居与丘浚墓地都是“坐南朝北”方位的原因。欲知海瑞祖居地的风水传闻,下期再叙!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465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