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读丨所城开启海口有城的历史澎湃在线

北京白癜风医院最好的是哪家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大地上的河流,不论经历千难万险,多少屏障坎陷,都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朝宗于海。在这些河海动情交汇的地方,也往往催生出一个个璀璨人文重镇。海口,南渡江的入海口,一个文明发达的城市名称,正是华夏南溟奇甸的首府重镇。她因地处南渡江入海处而得名。

如果说,海南岛是大海之都,那么,海口就是海都之都。这个都会就像长江入海口的东方明珠上海一样,都很年轻。千百年来,她只是琼州首府府城的外滩。八十年前,这里只是拱卫府城的卫所营镇、交通海上的津浦港口。但就在这片下碇舶脚的防卫之地,辐辏集散输纳之所,一个城市从一个卫所开始了自己的新的历史。

日本人拍摄的画册中被称做“海口的银座”的海口新兴路(现新华北路)。

海口:

在白沙碧波中孕育

汉代开郡,海口属珠崖郡玳瑁县,隋代为琼山县地。李唐王朝,这片浦滩之地成为琼州城的外滩,并在此地设了白沙津为琼州城(今府城)的外港,同时设有古渡驿站。神宗熙宁四年(),琼州郡治迁入琼山区府城镇(琼山县治亦同时迁入),而当时海口这片外沙———白沙津也自然成为郡治的要津和海上的门户。熙宁六年(),琼州郡改为琼管安抚司,白沙津也随之发展成为全岛最大的贸易港口和水军重镇。

宋末元初,“迁津建浦”,渡口“白沙津”西移,升格为港口“海口浦”。所谓浦,就是泥沙冲积而成的浦滩。而“海口”,因其北临琼州海峡,位于南渡江入海口西侧,故名。自此,“海口”作为地方名称而出现。

到了明代,海口一带聚居人口越来越多,港口日益繁荣。因此,到了明洪武七年(),为加强海南的海防建设,将海口置为千户所。十七年(),又在今天的五条骑楼街区范围,设置海口后千户所。二十八年(),为防海盗袭扰,安陆侯吴杰委托千户崇实兴用火山岩石筑起了海口城,称“海口所城”。由此开启了海口有城的历史。

筑城后的海口有力地保护了过往的商船,同时吸引了大批外地客商入岛定居,港口贸易愈加兴盛,随之而辟的街道一条条横亘所城,海口这座新兴城市的历史自此延伸下来。

所城:

从历史风口浪尖上铸就

民国海口民居

如果说“千户所城”是海口为城之最初记忆,那么“老街纵横”就是这记忆的刻痕。

据民国《琼山县志》记载,最初的所城方圆仅0.48公里,大体呈正方形状,城墙“周围五百五十五丈,高一丈七尺,阔一丈五尺,雉堞六百五十有三,窝铺十九,辟四门,各建敌楼。”四门分别为东、西、南、北门。其东门在今新民东路与大东路交叉口;西门在今新民西路与新华路交叉口;南门在今博爱路与文明路交叉口;北门在今博爱北路与大兴路交叉口。所城最初只有东西、南北十字形路。辟东门街、西门街(今合并称新民路)、南门街、北门街(今合并称博爱路)。

明弘治元年(年),四牌楼在十字街中心兴建,所城便发展成为了五条街:即东门街-四牌楼至东门口,西门街-四牌楼至西门口,北门街-四牌楼至北门口,四牌楼街-四牌楼至龙牙巷,南门街-龙牙巷至南门口。五条街贯穿东西南北,城市的雏形逐渐显现。

到了清代,一直作为军机要地的所城,战略地位愈加突显。自康熙二十三年(年)解除海禁,清政府在此置营(清朝绿营兵的军队编制单位),设都司(绿营军官名,为正四品武官)重兵防守。转年,增设关部,称“常关总局”,又称“总口”,其下在全岛设九处分口,实行内外通商贸易。一时间,各地商人纷至沓来,所城内外相继兴建起各地商会、会馆,而各种店铺和街道也逐渐扩展,除城内十字街外,又新辟了若干新街。如城东的仙桥路、振东街、闸门街(合并今振东路),胭脂园后街、城角路(合并今大东路);城西的谷街、福兴街、关上街、关尾街(合并今义兴街),新兴街(今新华北路),城角滂路、青竹街(合并今新华南路);城南的双塘尾路、被直街、南所外路(合并今博爱路);城北的得胜沙街、大街(今中山路)、港口街(今水巷口街)、大庙前街(今中山横街)等等。新辟的街道宽广砥平,又如一张大网洒满所城内外,此时,海口作为一所城市的帷幕正渐渐拉开。

值得一提的是,西门街是历代海口市的重要街道,明代的千户府、清代的同知署、参将署都设立在此,因而这里也是最早铺筑石板路面的一条街。

第二次鸦片战争(-年)期间,琼州(今海口)根据《天津条约》被正式开辟为通商口岸,年,英国人总税务司赫德在此设立“琼海洋关”(后简称“琼海关”),并成立了琼海关税务公署(今中山路尾南侧),海口的大门被迫打开了,大量的洋药、鸦片、洋货在城内倾销,本地产业受到严重摧残,大批作坊、工业倒闭。然而,从来福祸相倚,各国领事馆、洋行、邮局、医院的相继建立,同样使这座飘摇的城市在商贸上有所发展,而这座城市的格局也在此时变得清晰起来。

民国:

海口开启从所城到城市的历史

民国时期的海口老街一景

自年辛亥革命始,到年代,海口城市发展步入了一个黄金时期。先是琼崖镇守府迁入海口,接着,海口从琼山县分出而设市政厅,成为独立的城市行政区域。虽然三年左右便被广东省政府撤销,但这段历史足以证明海口作为全琼商业及政治中心的地位,也足以开启海口由“所城”到“城市”的历史。

建于明初的“海口所城”,经六百年风尘,在城市发展的道路上也曾步履维艰。到了民国十三年(年),在军阀邓本殷的指挥下,所城的城墙被逐渐拆除。而就在这被拆的地方,又重新划路扩街。

早先的城内南北、东西所路,被拓宽扩大,分别改名为博爱路、新民路,并铺上了水泥路面,以方便汽车行驶。而城外填濠建路,除浚濠东在拆城墙前自东门至大兴东路建城脚路,浚濠西段、南段、东北面在拆城墙后分别开辟了大东路、龙文坊路、巷口街。原所城外的北部、西北角以及东北角一带,自清代以来已发展起的街区,此时更是加快了发展的脚步。如所城北门外路的环海路,原系土路,拆城墙后加宽,并入大街,改名为中山路,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其他新辟的街道,如新华北路、文明路、永乐街(今解放东路)等等,都是这个时期大发展的产物,海口城区的面积日益扩大,最多时曾有“八兴”,即大兴街、富兴街、义兴街、永兴街、新兴路、振兴街、彰兴街、同兴街。

如今,除大兴街、义兴街等一些地名仍使用外,许多街都已改名,像新兴街就已改为现在的新华北路。此外,还逐渐形成了老海口人熟知的“五坊”,即振龙坊、振兴坊、龙文坊、居仁坊、人和坊,如同现在的居民社区。而几条主要的街道,如博爱路、新华路、中山路、得胜沙路、长堤路等也在时光中慢慢沉淀下来,成为这座城市主要的道路,尽情向人们展示现代化的都市风采。

如今,昔日的所城已不复存在。然而海口人不会忘记,正是这纵横的十字形街区开启了海口有城的历史。

原标题:

所城:开启海口有城的历史

(编者注:本文原载于年1月30日海南周刊)

海南日报新媒体、海南日报海南周刊联合策划

撰文:周娟周泉根

值班主任:张杰

值班总监:袁锋李国栋

责任编辑:张运桐周钰

原标题:《慢读丨所城:开启海口有城的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483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