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29日中国共产党海口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扛起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省会担当、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中国共产党海口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海口实际,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顺利开局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抢抓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重大机遇,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决扛起省会责任担当,以超常规的认识、举措、行动和实效,全力应对“三个大考”、答好“三张答卷”,即将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与全国全省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为自由贸易港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推动自由贸易港建设顺利开局。推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1+N”政策体系落地落实,率先推动多项“首单”“首支”“首笔”等业务落地,免税购物、企业和个人所得税优惠、原辅料“零关税”等自贸港政策落地见效,推动自由贸易港政策早期安排取得早期收获。4个重点园区建设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江东新区建设初具形象,高新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综保区全省外向型经济“引擎”作用凸显,复兴城产业园信息产业聚集效应日益凸显。
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十三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发展。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非房地产投资占比达61.3%,民间投资、工业投资“十三五”期间五年内年均分别增长1.2%,49.1%。“五网”基础设施提质升级,主城区“两横五纵”快速路网加快形成,现代水网建设成效凸显,光纤宽带网络和高速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电网防风抗灾能力及供电可靠性不断增强,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5%以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成为全省科技创新高地。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发力,全面完成市、区两级党政机构改革,农垦属地化移交全面完成,国有农场公司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与流转、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试点等重点领域改革基本完成。建立“法定机构+市场运作”治理新模式,成立海口江东新区管理局和海口国际投资促进局。赋予综保区、高新区自主选人用人权限,为园区扩权赋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率先打造政务服务24小时自助区,无税不申报等9项成果入选全省制度创新案例。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重要论述,乡村振兴工作队覆盖全市所有镇村。全市22个贫困村出列,户1.93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为0;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连续两年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大比武和年度考核第一名。实现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工作加快推进,累计建成54个美丽乡村、10家椰级乡村旅游点。
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十三五”期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4%。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持续推进“两校一园”建设,公办园学位、普惠园学位占比分别从14.6%和47%提升到56.2%和86.73%,学前教育“两个比例”达标。全面提升疾病防控和医疗服务能力,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65岁。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扫黑除恶、禁毒大会战、风险防控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文化事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社会文明大行动全面推进,通过复查确认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城乡环境卫生水平明显提高,巩固扩大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法治建设成效明显,法治政府建设在全省考核中实现“十二连冠”,中央依法治国委授予海口全国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实现“国家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落实中央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落实“五级书记”抓防控,抓细抓实“四早”“四集中”等措施,仅用28天实现无新增本土病例。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纾困惠企、支农扶贫等政策,以超常规的举措推动全面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课。持续巩固常态化疫情防控成果。
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效显著,“六大专项整治”取得阶性段成果。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达标率%,空气质量在全国重点城市保持领先。在全国率先实行湾长制试点,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鸭尾溪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获全国水利先进实用技术“优秀示范工程”称号,建成五源河和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获评“国际湿地城市”、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新能源汽车和装配式建筑推广、“禁塑”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在全省首批实施垃圾分类。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我为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贡献”活动。落实“五级书记”抓党建要求,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优化党的组织体系建设。落实“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全面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纠正四风,转变作风,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
“十三五”时期,全市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历史重任,抢抓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这个重大历史机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吹响了“十四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奋进号角!
2.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党中央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新时代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海南看,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海南肩负着党中央赋予的改革开放新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同时也面临经济基础薄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从本市看,海口具有省会的独特优势,有涵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自贸港重点园区作为产业集聚发展的平台,有高质量、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建设的江东新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集聚优势明显。同时也面临着经济流量不足、现代产业基础薄弱、人才总量不足、创新能力不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全市上下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谋划发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全面完成“十四五”时期的宏伟目标。
3.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展望年,海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自由贸易港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更加成熟,以自由、公平、法治、高水平过程监管为特征的贸易投资规则基本构建,实现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营商环境跻身全球前列,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更加严密,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优质公共服务和创新创业环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互联网、消费(含免税购物)、大健康和教育、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支柱作用凸显;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建设在国际上展示我国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初步建成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口。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
4.“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紧紧围绕“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港,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服务和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争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范例扛起海口担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5.“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上下一盘棋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动全市人民共同富裕,在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自由贸易港建设全过程和各领域,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好“制度创新+优惠政策+法治规则”的重要安排,以高水平开放带动改革全面深化。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增强大局意识、整体意识,加强统筹协调、联动协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6.“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自由贸易港建设第一阶段目标顺利实现。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推动各类要素便捷高效流动,风险防控有力有效,做好封关运作各项工作,适应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速度位居全国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入高收入地区行列,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5%以上,现代化经济体系初步建立,市场主体持续大幅增长,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建成创新型城市,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重要一极。
——精神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数量持续提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全国中上等水平,人均预期寿命稳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全省作出示范。
——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民主法治更加健全,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法治海口、平安海口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三、坚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初步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
围绕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有序推进开放进程,推动各类要素便捷高效流动,形成自由贸易港建设早期收获。
7.推动“零关税、低税率”等自贸港政策落地见效。按照中央推进自贸港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地实施部分进口商品“零关税”政策,推动“一负三正”四张清单落地见效。积极服务保障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高水平举办,用好展会品牌效应,推动更多国家级展会落地举办。用足用好免税购物政策,加快国际免税城建设,按照省里统一安排,增设观澜湖等免税店,优化全市免税店布局,推动免税经营主体进一步丰富免税商品种类,实现免税品品牌、品种、价格与国际“三同步”,加快形成日用消费品免税、离境退税、离岛免税三类免税购物并存,不断提升免税购物体验和满意度,推动免税购物快速增长,打造免税购物天堂。落实好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引进更多的国际人才、企业到海口创新创业。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大胆创新,主动探索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的自由便利政策落地实施路径,把江东新区、综保区、高新区、复兴城产业园打造成承接自贸港政策落地见效的窗口,打造人流、物流、资金流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的开放新高地。
8.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以落地“首单”业务为抓手,探索货物贸易“零关税”和服务贸易“既准入又准营”的制度率先在海口落地实施。开展境外投资便利化综合试点,实施对外投资告知备案制。用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国际投资“单一窗口”平台,发挥国际能源、贸易交易中心平台作用,做大能源、大宗商品等国际贸易业务,建设区域性离岸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实施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在强制性标准的领域,建立“标准制+承诺制”投资制度,率先在江东新区、高新区等园区实施,吸引外资外企落户。与外国商协会、贸促会合作,重点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开展招商,加强产业链招商,吸引外资产业投资,优化外资结构,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加强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社会信用体系的应用,健全社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加强过程监管,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加快海口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建设,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落地海口重点园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在国家数据跨境传输安全制度框架下,积极争取开展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试点,探索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等相关制度,培育做大数字经济。完善公平竞争制度,确保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享受平等待遇。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建立知识产权快速保护机制,支持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开展工作。
9.加强财政金融等重点领域制度集成创新。逐步提高非金融企业跨境融资杠杆率,建立充分满足市场主体自主融资需求的新外债管理体制。依法创新政府投融资机制,规范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民生事业。构建“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多元供给”的统筹机制,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建立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管理制度,强化财政激励,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健全政府债务管理,提高政府债券资金的使用效率,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探索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调剂共享机制,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资源资产资本化工作。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管理能力;整合重组国有资产,培育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推进国有企业横向联合、纵向整合重组,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加快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推动事业单位事转企后纳入市国资委统一监管;积极稳妥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调整,打造一流国有资本综合性投资运营公司,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建立完善统一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体系、实施监督体系,健全与“多规合一”相适应的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管控机制,建立“多规合一”动态维护机制。
10.打造一流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全面实施《海口市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年)》,按照年和年两个节点,实施系列指标提升行动,年18个一级指标达“优良”以上水平;年全部指标达到“优异”水平,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落实“五级书记”抓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各方参与、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实施大部门制改革,按照“一类事情由一个部门管理”原则,将职能相近部门、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逐步建立完善适应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需求的行政管理服务架构。进一步完善海口江东新区管理局等法定机构建设。稳妥实施事业单位和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等专项配套改革。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的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推动行政人员编制向监管部门倾斜。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公开化。扎实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窗口管受理”“一支队伍管执法”“最多跑一次”“智能审批”“就近办”“马上办”。全面推行“极简审批”制度,探索在重点园区推行“特别极简审批”。健全各类市场主体评价反馈机制,发挥人大、政协、民主党派、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等对营商环境监督作用,定期开展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完善营商环境评价考核机制及成果应用。建立党政领导和企业家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建立企业“秘书”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好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营造新型亲清政商关系。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健康成长,扶持壮大一批本土企业,推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11.为全岛封关运作探索实践经验。争取美兰空港综合保税区获批,在综保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高新区试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政策。按照资源共享、集约节约的原则,规划建设新海港、美兰机场等口岸基础设施、监管设施和信息化系统,按照全岛封关运作的要求建设配套设施设备,积极配合制定“二线口岸”管理办法,做好封关前后的监管措施衔接。积极配合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边际管控体系,强化“三无”船舶整治,持续完善沿海治安管控和综合执法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近海、岸线、岛内三道防控圈有效管控。在全岛封关运作的同时,配合分步骤依法将现行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等税费进行简并,启动在货物和服务零售环节征收销售税相关工作。建立风险防控体系,制定实施有效措施,有针对性防范化解贸易、投资、金融、数据流动、生态和公共卫生等领域重大风险。
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战略机遇,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升级经济体系,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12.建设服务双循环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城市。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重点、文体旅游和健康旅游为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旅游消费业态,提档升级观澜湖、火山口、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等景区,建设一批旅游名村和精品景区,加快推进观澜湖文化旅游产业区产业适度集聚,把骑楼老街、府城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精品文化街区,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启动南渡江海口段的旅游开发,探索引进和国际接轨的文化、体育、娱乐消费活动,引进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和体验店等业态,建设多层次消费平台,吸引我国居民海外消费回流,打造国内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城市。全面提升邮轮游艇旅游品质,加快邮轮港口建设,提升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开辟远洋邮轮航线、跨境邮轮航线、环海南游航线,加快提升新埠岛国际游艇会等游艇产业集聚区功能,积极发展进口游艇租赁,推动游艇口岸通关便利化,提升帆船帆板基地功能,打造世界帆船游艇旅游高地。把握空域管理体制改革机遇,开发通用航空体验旅游、火山口探秘游等旅游新产品,发展低空飞行、低空旅游。用好国家帆船帆板基地公共码头,大力发展帆船、帆板等水上运动。鼓励社会资本建设自驾车房车露营基础设施,策划房车游经典路线,发展房车旅游新业态。提升琼崖一大旧址、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快海口国际中医中心建设,加强与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联动发展,大力发展医疗康养旅游。依托中国南方足球训练基地、国家帆船帆板基地等,大力培育冬训、青训产业,培育和引进一批世界级的体育赛事、节事活动品牌,推动体育产业集聚发展,将海口打造成为国际性的综合型体育旅游目的地。提高“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供给水平,打造高水平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旅游人才、数字信息平台等旅游服务支撑体系。引进国际品牌旅游公司,提升海口旅游服务水平,建设良好的旅游服务市场。创新汽车消费品等交通工具使用管理模式,推进共享发展。发挥生态优势和传统文化优势,建立闲置房屋盘活利用机制,支持整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结合旅游名村工程,在石山镇施茶村等大力发展度假和康养型民宿。对标国际一流的旅游服务标准,加快实施国际化旅游标识工程,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加快外语旅游人才的培养,优化旅游服务质量,吸引境外高端游客,深化旅游对外开放,提升旅游业国际化发展水平。打造海口湾、西海岸等夜生活集聚区,提升友谊阳光城、远大中心等现有商业综合体功能,促进旅游消费和本地消费协同发展,以新能源汽车等为重点,加大政策支持和促销力度,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促进本地居民消费。完善齐抓共管、协调互动的旅游服务管理机制,建立旅游满意度调查和评价机制,提升海口旅游美誉度。
13.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促进服务业和服务消费优化升级,重点发展货物与服务贸易、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居民生活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现代商务服务、现代教育和医疗健康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现代文旅服务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领域,形成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实施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动国际旅游、国际教育、跨境电商、跨境结算、跨境数据处理、医疗健康、国际拍卖等行业实现“既准入又准营”,持续扩大服务业双向开放,使用好资金“电子围网”,加快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移动等服务贸易制度集成创新。推动世界强跨国公司、外资企业和资源型贸易占比较重的大型国有企业、知名企业在海口开展离岸贸易试点,将海口打造成为我国离岸贸易的先行区和试验区。加快发展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转口贸易等新型国际贸易业务发展,提高全球供应链服务管理能力。发挥“保税+自贸港”政策叠加优势,把综保区打造成免税品仓储分拨中心、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进境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区域性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创新发展离岸航运服务业,积极发展航运业务管理、单证管理、结算、航运中介等航运服务,打造一体化的国际航运服务平台。推动现代物流业提质发展,规划布局临空临港物流产业园,建设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打造国家物流枢纽网络的重要节点。支持江东新区聚焦服务经济、总部经济、临空经济三大产业,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发展高端临空服务业,拓展延伸航运服务产业链条,促进航空维修、航空物流、航空培训等临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推动航空、金融、贸易等领域总部功能集聚,吸引世界强企业、世界品牌强企业和国有企业强、民企强落户。推动数字服务贸易、国际教育服务、专业服务、研发设计等产业创新发展。积极发展专业服务业,形成新型互联网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和集成电路设计等产业集聚,启动江东新区、高新区设计园区建设,引导设计产业集聚发展,助推海南国际设计岛落地。做大跨境电商,大力推动国家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建设。完善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及其配套设施,加快江东新区会展设施建设,创设一批国际会展品牌,打造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培育电商、直播等新业态,打造网红孵化机构集聚区。加快发展“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
14.创新发展金融业。丰富完善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构建海口金融对外开放基础平台。大力发展离岸金融,服务跨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打造自贸港离岸金融中心。充分利用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政策,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加快发展海南国际能源、股权、文化艺术品等交易场所,稳步推进海南国际清算所建设。持续推动资本市场发展,支持我市企业根据境内外融资计划在境内外发行股票,优先支持企业通过境外发行债券融资,创新发展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探索海口旅游资产证券化。健全金融组织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在海口设立独资或合资金融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依法设立民营银行、汽车金融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支持设立财产险、人身险、再保险公司以及相互保险组织和自保公司。不断丰富金融业态,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创新传统金融服务模式,支持发展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创业投资、航运物流金融产品,推动法定数字货币应用试点,培育打造金融产业集群,配合推动“监管沙盒”试点落地。完善多层次的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推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更加专业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广“综合评价+金融”模式,努力解决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15.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坚持“项目进园区、园区说了算”,完善江东新区、综保区、高新区、复兴城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配套建设,健全园区综合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支持高新区打造成为海南自贸港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加快推进高新区美安二期、狮子岭一期东片区及二期、云龙拓展区等园区新片区开发,拓宽产业承载空间。打造千亿级医药产业集群,推动医药及医疗器械企业向高新区聚集,建设重大新药创制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加速推动十大新药研发服务平台落地,促进新药成果转移转化;积极推进中医药中试和成果转化,研制一批现代中药新品种;积极发展医药衍生产业,发展特色大健康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原料药,推动建立原料药进口快速审批及通关机制;发展新型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积极推进海洋生物医药及制品产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打造南海海洋生物技术中心;争取更多药品和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案例落地。创新发展新型装备制造业,充分利用“零关税”、加工增值30%等政策,支持发展专用芯片、电器设备、航天航空装备配套、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产业,鼓励发展节能环保、维修及绿色再制造业,重点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发展和全生物降解材料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建设消费精品制造、珠宝产业及高端制造,探索高附加值加工产业发展。推动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产业协同发展,探索发展南繁育种转化、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未来产业。积极发展信息产业,以高端软件、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贸易等为重点,依托复兴城产业园、未来产业园、江东新区,加速培育千百亿级信息产业集群。全面推广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商贸、政务、民生等重点领域应用,争创国家区块链试验区。加强大数据深度开发和利用,重点发展大数据分析和咨询产业,实施大数据产业培育工程。积极发展物联网产业,构建新型物联网网络。加快电气机械和器材、汽车等传统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加快“两化融合”进程。
五、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新发展格局
坚持开放为先,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落实和服务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努力打造我国重要对外开放门户。
16.深化开放合作。服务利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及相关主题会议,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投资、贸易、金融、保险、旅游、科技、文教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开展与RCEP有关国家深度合作,鼓励琼籍侨胞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好国际友城在对外交往中的主渠道作用,拓展友城范围,优化友城布局,扩大城市交流。办好“海口—东盟国家驻广州总领馆对话会”,深化与东盟国家互动交流。深化与港澳台的经贸联系,构建立足海南、面向“一带一路”、辐射全球的经贸合作网络。依托泛珠三角区域城市群合作机制,促进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广东沿海经济带两翼联动发展,深化粤桂琼合作,推动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建设琼州海峡经济带,加强与北部湾城市群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外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推进各领域各层级对外交往。
17.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实施更加开放的船舶和航空运输政策,取消船舶和飞机境外融资限制。加快美兰机场三期建设,加快理顺美兰机场管理体制,建设面向印度洋、太平洋的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扩大第五航权,用好第七航权开放红利,推动开通海南与东盟十国中心城市航班,建立三小时空中经济走廊,打造四小时、八小时飞行经济圈。强化陆海空交通体系衔接,积极扩展航空货运市场,引进国内外知名航空物流公司、多式联运综合服务企业、物流集成商等,打造国际商贸快捷物流体系,建设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加强海口港与洋浦港互联互通,把新海港建成琼州海峡客货滚装的门户港,增强港口航运国际中转服务功能,推动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集装箱拆拼箱、冷链物流等产业发展,畅通与东盟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运输往来,提高全球供应链服务管理能力。
18.更好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加强南海渔业生产安全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培育海洋生物、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与应用、海洋油气产业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科技,建立深海科技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等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争创“智慧海洋”建设示范区。增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海洋产业创新服务能力,建设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做好南海维权执法服务保障,完善南海维权、航运、渔业等重点基础设施,做好南海资源开发综合服务、物资调度、产品运销、技术支持,打造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保障基地。
19.强化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加强军地在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科技、教育和医疗服务等领域统筹发展,建立军地共商、科技共兴、设施共建、后勤共保的体制机制,打造融合创新试点示范。完善军地土地置换政策,保障军事用地需求,促进存量土地盘活利用。加快构建边海防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联合指挥体系。
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突出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集聚创新资源要素,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完善创新体系,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20.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健全科技研发投入年度核算、评价考核和问责机制,确保如期实现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目标,高水平建设创新型城市。完善统分结合、齐抓共管的科技创新体制和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完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撬动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扩大科技投入,鼓励大型企业提高研发强度,促进全社会资金更多投向科技创新,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创新投入机制。加强金融对创新的支持,加快引导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创新领域。创新信用担保,设立创新基金。加快人才、技术、成果等创新资源要素跨境自由高效便捷流动,汇聚全球技术创新成果。支持企业、科研机构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支持科技人员创办创新型企业,完善科技创新成果按要素分配制度。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落实成果转化奖励措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幅增长。探索科技创新创业联盟发展新模式,形成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链。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在激励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21.打造特色创新平台。抢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要机遇,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平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加快重点领域创新攻坚,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深海探测、航天应用、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重点领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建设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大力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高科技龙头企业、骨干企业、高等院校等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技术创新平台,加快形成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技术成果。支持高新区打造成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以高新区、复兴城产业园、未来产业园等为重点,加强综合性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强化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鼓励海外知名机构积极参与,打造离岸创新创业中心。
22.加快智慧城市建设。落实“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总体要求,高标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完成城市大脑建设,夯实城市数字基底,开展数字孪生海口试点,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城市管理、基层治理、公共服务、投资兴业等管理条线系统对接整合、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对接社管平台,构建“一网统管”中枢,“多网融合”共治平台。深化政务上云、企业上云,加强云、数一体整合,提升全市算力基础设施服务能级,打造“一网通办”平台。将信息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推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经济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海南建设的标杆。
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重点,大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3.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做强海口农业特色品牌,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地力水平。建立重大水利项目综合评价机制,推动现代化灌区建设,解决羊山地区等农业生产用水短缺问题,提升水利基础设施服务农业发展的水平。支持现代种业发展,加强荔枝种源基因库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引进推广新品优质种子,建设种质资源创新研发平台、种业成果转化与展示基地,承接南繁成果的转化、孵化、展示示范,实现与南繁育种基地联动发展。做强农业特色品牌,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建设荔枝、黄皮、胡椒、壅羊、石斛、淮山等一批品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促进热带水果、花卉、蔬菜、畜禽等特色产业规模化集聚集群发展。依托大型养猪场推进“种养结合”,推广“果沼畜”“菜沼畜”等生态循环模式,加快农业绿色发展。大力发展进口农副产品加工业,建设大致坡和谭仙农产品加工园,打造社会和经济价值较大的食养产业集群。提升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完善渔业基础设施。积极筹划建设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构建农产品市、区、镇三级运销实体网络,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
24.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打造美丽乡村,不断提升“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水平,依托五源河、火山口建设生态旅游廊道,依托潭丰洋湿地、新旧沟湿地打造融合湿地、农耕文化体验为一体的郊野公园,依托三十六曲溪建设湿地生态旅游带,依托东寨港红树林打造渔业体验乡村旅游,推动农旅文融合发展。调整土地出让收益城乡分配格局,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推进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标准,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全面完成新一轮实用型村庄规划修编。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事业等向农村覆盖,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交通、物流、水利、能源、信息等重大工程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打造农村生态宜居空间,强化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和特色民居的保护利用。持续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开展村容村貌整治,促进农村“绿化、净化、美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动新型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管理服务智能化。完善“一核两委一会”乡村治理机制。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发挥新乡贤积极作用。
25.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放宽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的限制,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以资源资产作价入股、资产托管、租赁、承包经营等多种经营模式与社会资本合作,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深入推进农村农垦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建立农村产权综合交易中心,建立不同权属、不同用途建设用地合理比价调节机制和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统筹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类型土地的农民权益。大力引进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持续深化国有农(林)场改革。
26.确保广大农民共享自由贸易港建设成果。动员广大农民参与自由贸易港建设,以重点项目、新区开发等建设为契机,提供更多适合农民的工作岗位,帮扶乡村就业困难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和增收,增加农民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落实“四个不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把脱贫攻坚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保障农村弱劳动力、半劳动力等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
八、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围绕做大做强“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突出海口省会城市定位,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集聚发展战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新机制。
27.全面提升省会城市和全省门户功能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推进江东新区出形象、成规模,形成产业集聚,打造海南自贸港城市新功能集聚区。依托美兰机场,加快美兰临空经济发展;依托海口港发展引擎,提升现代服务业离岸功能,打造“港产城乡”一体推进的开放创新发展新聚点。做优北部滨海发展功能带,促进南渡江两岸优化提升,打造集公共服务、科技研发、高端金融商务服务为一体的城市核心功能带。依托海榆中线、海榆东线等南北轴线,推动城市功能向南拓展,优化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统筹推进秀英、龙华、琼山、美兰四个区协调协同发展,深化强区扩权,激发基层发展动力活力,构建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协调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发展布局。支持鼓励以“一镇一业”为支撑的镇域经济发展,提高各类资源要素在城乡双向流动的效率和质量。加快“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建设,加快城市间轨道交通建设,智能电网建设,推动各城市组团联动发展。
28.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以绣花功夫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行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标识的居住证制度。推进城市生态化改造,推进绿色生态城镇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健全集约节约用地制度、评价标准以及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政策体系。持续开展城市更新行动,稳步推进旧城区、棚户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保护历史文化,加强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推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补齐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和弱项,提升城乡公共服务能力。
29.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机场、铁路、港口、高速公路、城市重要干线道路和通道、交通配套设施、口岸基础设施等一批重大项目,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启动美兰机场三期扩建,加快新海港综合枢纽建设,完善立体化对外通道。结合港口口岸和海口港总体规划调整,通过新海港区扩能提升和扩容建设,建立与适应封关运作一致的港口配套设施。加快推进秀英港区货运功能转移,早日实现港口功能转型。构建我市“三环五射”高速公路和“两横三纵”省道公路网,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服务周边市县,普通国省干线服务乡镇的快速、层级分明的公路网络;充分发挥县道公路网的振兴乡村作用,提升县道公路网重要节点覆盖强度,力争三级以上公路占比达70%以上。加大主城区道路、桥隧、管廊建设,构建结构合理、交通立体、通勤便捷的主城区市政道路网络,力争主城区路网密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补齐客货枢纽和公交场站等基础设施发展短板,持续公交线网优化和公交专用道建设,形成“三横七纵”的公交专用道网络,显著提升我市公共交通各项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公交站点米覆盖率%,公交进场率%,公交车清洁能源率%,分担率15%。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加快“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智能电网建设,重点推进美安气电厂及配套KV送出线路建设,打造坚强双环网结构主干网架和高可靠性配电网,促进海口电网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到“十四五”末,海口市户均停电时间将低于1小时,达到国内一流;其中,江东新区起步区户均停电时间将低于5分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加强城市天然气管网建设,打造多源多向、互联互通的天然气输配系统,继续推进燃气下乡进村“气代柴薪”。完成南渡江引水工程,加快建设江东新区饮用水水厂、扩建永庄水厂,形成以南渡江为主要水源、地表水和地下水为辅助水源的多水源供水格局,提高城市水资源调控能力和应急供水能力,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推动主城区城中村自来水管网全覆盖。提升水利防灾减灾能力,加快海堤达标加固与生态海堤建设工程,完善防汛防台风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全面推进“新基建”建设,加快5G网络重点场景行业深度覆盖,打造千兆城市。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重大信息基础建设,加快实施国际海底光缆、国际通信出入口局、国际互联网数据交互中心等项目,推进新型数据监管关口建设,为支撑跨境数据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九、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彰显独特城市文化魅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以建设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为抓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海口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市。
30.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新闻舆论工作主导权。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和“扎根守土、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椰树精神,营造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大胆创新的浓厚氛围。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持续开展社会文明大行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深化“爱国家、爱海南、爱家乡、爱家庭”为主题的卫生健康大行动。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推动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31.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中的区域整体性保护的力度。发掘与保护海口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发扬红色文化。加快推进省琼剧馆、省科技馆、省美术馆、省艺术中心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完善公共文化设施。落地国际知名博物馆文创综合体,全面提升海口的国际文化影响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市级博物馆、图书馆建设,提升文化馆、展览馆公益化服务水平,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和机制配套,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实施文艺产品质量提升工程,打造一批文艺精品,培养一批名家名人和非遗传承人,培育一批文创企业、策划一批文化活动。加快推进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32.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新型文化企业,培育文化新业态。以中心城区组团为主体,升级都市文化产品,构筑国际化、世界级的都市文化体验。深入挖掘海口历史、民俗、艺术等文化元素,持续提升万春会、冼夫人文化节、换花节等特色节庆品牌,创设一批新型国际化旅游节庆品牌,重点打造具有国际元素的音乐节、艺术节。高水平建设旅游文体项目,依托五源河文体中心、海口湾演艺中心等,引进全球艺术水准高、市场潜力大的演艺节目,完善影视产业基础设施,打响海口跨年演艺品牌,把海口打造成跨年之城、演艺之城。整合冯小刚电影公社、长影“环球”两大影视资源平台,引导和鼓励知名影视企业落户海口,积极参与拍摄全球知名大片,引进高水平国际电影节,打造世界一流影视产业集群。发展服装、道具、化妆、演职人员培训、后期制作等影视配套产业,大力发展游戏、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
十、推动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海口样板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生态底线,确保海口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把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贯穿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全过程,作为海口的优势和特点来体现,努力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打造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的样板。
33.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建“两区、两带、七廊、多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按照“多规合一”改革要求,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遵守耕地红线。优化陆海统筹保护发展格局,实施海岸带分段精细化管控,推动形成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布局。加强海洋环境资源保护,保护修复红树林、滨海滨水湿地等生态系统。严格湿地用途监管,增强湿地生态功能,巩固国际湿地城市。创建绿色生态港口。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火山岩地区、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红树林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保护。探索构建生态保护领域行政、民事和刑事“三位一体”的责任追究体系。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完善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导向的评价考核体系。实施水系生态保护、防洪堤与江岸带生态修复、湿地修复、河流生态修复等生态环境重大项目建设,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34.持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系统谋划、科学布局,建设适度超前的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实现城镇污水全收集处理。持续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扎实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有序推进大气专项整治工作,确保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加强河流和近岸污染治理,全面收集城镇污水,完成农村污水治理。全面实施林长制,保护好森林资源。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抓好土壤污染治理修复。严控噪声源头污染,提高城区声环境质量。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垃圾分类,补齐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厨余垃圾等处理能力短板,大力推进“禁塑”工作,探索可再生资源体系建设,提升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水平。
35.建设清洁能源城市。全面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及强度双控行动。大力推进产业、能源和交通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发展全生物降解、清洁能源装备等生态环保产业,把高新区打造成全生物降解材料产业集聚区,成为全球重要生物降解塑料生产基地。实施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快推进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规划建设覆盖全市各乡镇的充电桩设施。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不断提升装配式建筑应用比例。
十一、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36.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建立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和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积极开展激发重点群体增收活力改革试点,拓宽城乡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加快完善与自由贸易港建设相适应、体现工作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分配政策。强化“菜篮子”“米袋子”主体责任,加快畜禽和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公益性农贸市场建设,建设全流通体系,促进市场充分竞争,充分发挥菜篮子集团平抑价格作用,加快推进粮食和物资仓储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储量充足、质量良好、管理科学、保障有力的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体系,确保产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37.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围绕自由贸易港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重点推进建筑、家政、养老护理、旅游、物流等领域专项技能提升。大力推动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落实减税降负政策和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有关政策,落实中小企业扶持政策,鼓励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完善就业保障促进政策体系,推进特色劳务品牌建设,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多功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抓实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服务,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妥善安置失地农民转产就业,对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吸毒戒断人员等本地就业困难群体开展精准就业帮扶。
38.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提质工程,探索设立教育人才“候鸟工作站”,大力推进中小学教师“市(区)管校聘”管理改革,持续引进培养“好校长、好教师”,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一校一外教”试点。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加快城乡公办幼儿园建设,积极发展民办普惠幼儿园。优化中小学校建设布局,持续推进“两校一园”和重点园区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大公办学位供给力度,办好农村完全小学和必要的教学点。完善校外实践教育体系。加快构建政府、学校、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持发展特殊教育。积极引进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在海口独立办学,设立国际学校。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院校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推动桂林洋教育园区高水平发展,提升海口教育国际化水平,为全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国际教育创新岛作出贡献。
39.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积极发展0-3岁婴幼儿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推动家政服务提质扩容。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护制度。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商业健康保险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完善殡葬基础设施,推行绿色文明惠民殡葬,加快公墓规划建设。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探索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新模式,探索建立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落实优抚安置等政策制度,营造尊崇军人的社会氛围。支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落实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政策制度。不断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40.推进健康海口建设。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计划。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快推动卫生健康理念和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建立健全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优先保障孕产妇、儿童等特殊人群,降低婴幼儿和孕产妇死亡率。开展全域肿瘤筛查,促进妇幼、中小学生、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推进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和健康促进示范区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按人头医保总额预付的新型医联体改革,医院建设和考核,强化“三医联动”,完成基层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支持社会办医,推广远程医疗。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在全省率先构建“15分钟城市健康服务圈、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深入推进卫生(健康)城市、村镇创建工作。建立健全法律、政府治理、技术、保障四个体系,争创“全健康”先行先试的海口范例。优化各级卫生健康机构布局,建设医院,推进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群,打造海南区域医疗中心,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41.健全多层次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全覆盖保障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加快安居型商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市场化租赁住房、人才住房等各类住房建设,满足居民家庭基本住房需求,加强引进人才的住房保障和供应。建立健全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和调控评价考核查处机制,推动商务地产、旅游地产、商业地产、工业地产等鼓励类地产转型发展。
十二、加强法治建设,提升海口法治化水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着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自贸港建设创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42.深入推进法治海口建设。配合做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制定和实施,巩固提升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成果,完善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机制建设,提升依法治市水平。加快完善自贸港背景下的地方立法体系,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推动重要领域地方立法取得进展。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切实防止违法决策、不当决策、拖延决策。全面规范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等执法行为,加快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标准化、智慧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探索信用监管、大数据监管、包容审慎监管等新型监管方式。全面深化政法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深化执行体系改革,加强执行难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改进创新普法工作,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推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推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构建覆盖面广、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完善和解、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推动立法监督、执法监督、司法监督,健全行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完善党内法规体系,抓好党内法规实施。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德才兼备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43.深化平安海口建设。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开展反渗透、反颠覆、反分裂、反破坏和反恐怖斗争,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大力推进综治中心、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四位一体”新机制建设,加强市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实战化应用。以打、防、管、控、建并举,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向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提档升级。完善信访制度,进一步拓展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参与信访纠纷化解渠道,畅通企业权益损害信访接访机制。建立人口监测预警报告制度,推动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加强政法基层基础建设。赋予社区更大的基层治理权限,加强社区服务与治理创新,深入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扶持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赋予行业组织更大自主权。坚守不搞“黄赌毒”的底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推进禁毒三年大会战和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建设,严厉打击涉赌涉黄涉枪涉爆、电信网络诈骗、盗抢骗拐和涉生态领域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高质量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健全安全生产机制。推进城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44.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依法打击走私行为,打造实时、精准、无感的反走私联防联控机制。完善税收综合监管机制,强化对偷漏税的风险识别,防范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健全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监管机制,加强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和反逃税审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强化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强化对国家数据的安全保障能力,落实与国际衔接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标准、数据出境“白名单”等机制,建设国际互联网数据交互试点专用网络及风险防控平台,有效保护个人隐私安全。启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心项目建设,高标准推进各级疾控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设施建设,谋划建设综合应急救援物资基地和中心,提高灾害防抗救一体化能力和水平。加强口岸公共卫生安全、国门生物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建立健全重大风险防控组织管理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及时解决风险防控中的重大问题。
十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
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决策和省委省政府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十四五”规划要求落到实处。
45.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走在前、作表率。坚持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实施“头雁工程”“万千百十党员教育培训工程”,统筹抓好农村、城市、机关、国企、两新、医院、学校等各领域党建工作,进一步推动党的领导全面加强、核心作用全面发挥、组织体系全面覆盖、组织生活全面规范、队伍管理全面从严的目标任务落实落地。创新党员教育新模式,深化《我是共产党员》栏目,打造共建共育共享教育新平台。加强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持续打造基层党建示范基地和新标杆,推动全市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坚持和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和海口海事法院的监督,更好发挥根本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优势和作用。全面加强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动成立区级政协组织机构。
46.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坚持事业为上、选贤任能,选优配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建立健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等“五个体系”,树牢担当实干导向,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强化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力度,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强化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强化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围绕海南自贸港建设选贤任能。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两委”班子,高标准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建立健全乡镇基层干部补贴、村干部基本报酬正常增长机制。推动干部双向挂职常态化,鼓励干部到基层一线、困难艰苦地区历练,增强“八种本领”,提升“七种能力”,锤炼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充分发挥老同志优势和作用,继续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47.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人才培养和引进“双轮驱动”,深入推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统筹实施海内外“高精尖缺”人才集聚、项目招商引才、柔性引才引智等重点人才引进计划,推进党政人才专业素养提升、“万名农村实用型人才培育”等人才系统培养工程,建设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重点园区人才工作站等一批人才工作服务站点。探索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吸引留住更多高校毕业生在海口就业创业。注重培育激发和调动本地人才的积极性和活力,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落实外国人来琼工作许可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实现工作许可、签证与居留信息共享和联审联检。鼓励各区、各园区开展人才服务管理改革,打造人才服务“单一窗口”服务保障体系。改革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以薪酬水平为主要指标的市场化认定机制。采取优惠政策推动各类人才向基层、艰苦地区流动。探索建立“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人才交流使用机制。
48.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强化政治监督,持续开展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协调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和巡察监督,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形成合力,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对营商环境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强化对公共工程和土地出让项目的跟踪监督。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深刻汲取张琦、孙芬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教训,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加强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精准有效规范问责,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引导、激励、督促党员干部在自由贸易港建设中担当作为。
49.发挥党的统一战线优势进一步凝心聚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决策部署,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发挥好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港澳台侨等政策。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投身海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主战场。引导琼籍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积极参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海口改革发展。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精心做好宗教工作。
50.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科学制定“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和省委部署,落实本建议提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强化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构建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各级各类规划要增加政府履行职责的约束性指标。健全工作协调推进和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完善规划实施信息公开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适时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加强对规划实施中先进典型、经验做法的宣传,完善政府、企业、社团、群众间的沟通机制,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主动参与建设发展的良好氛围,确保“十四五”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大胆创新,扛起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担当,为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口不懈奋斗!
名词解释
1.三个大考: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良好开局。
2.“1+N”政策体系:“1”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发〔〕12号)(简称“中央12号文件”),“N”指中央12号文件若干配套实施方案。
3.五网:路网、光网、电网、气网、水网。
4.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四集中: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
6.三区一中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
7.“一负三正”四张清单:对企业进口自用的生产设备,实行“零关税”负面清单管理;对岛内进口用于交通运输、旅游业的船舶、航空器等营运用交通工具及游艇,实行“零关税”正面清单管理;对岛内进口用于生产自用或以“两头在外”模式进行生产加工活动(或服务贸易过程中)所消耗的原辅料,实行“零关税”正面清单管理;对岛内居民消费的进境商品,实行正面清单管理,允许岛内免税购买。
8.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由某一主导机构集中管理,使相应政府部门或机构能够根据各自用途接收或存取相关资料,对其监管进行协调,使贸易和运输相关各方在单一登记点递交满足全部进口、出口和转口相关监管规定的标准资料和单证。如果为电子信息,则只能一次性地提交各项数据。
9.国际投资“单一窗口”:参照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立线上线下融合、跨部门联合办理、覆盖投资事中事后全流程的“单窗通办”服务体系,线上通过海招网“一网通办”、线下通过政务服务中心一个窗口受理。
10.标准制+承诺制:在“管得住”的前提下,对具有强制性标准的领域,原则上取消许可和审批,建立健全备案制度,市场主体承诺符合相关要求并提交相关材料进行备案,即可开展投资经营活动。
11.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12.一枚印章管审批:在政务中心的基础上,组建行政审批局,把本级部分或全部行政审批事项,统一划入行政审批局,由行政审批局依法履行审批职责,审批通过后加盖“XX行政审批局”的印章,不再盖原行业主管部门的审批印章,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
13.极简审批:为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要求,最大限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简化行政审批流程、下放行政审批权限、提高行政审批效率,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14.监管沙盒:在一个安全空间内,金融科技企业可以测试其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而不用在相关活动碰到问题时立即受到监管规则的约束。
15.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16.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整合琼州海峡港航资源,最终实现两地港航资源“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信息、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的目标。
17.四小时八小时飞行经济圈:从海南出发,4小时飞行时间可以覆盖亚洲21个国家和地区约占世界47%的人口、所达经济体GDP约占世界的30%,8小时飞行时间可以覆盖亚洲、大洋洲和欧洲、非洲等59个国家和地区约占世界67%的人口、所达经济体GDP约占世界的41%。
18.数字孪生:即数字孪生理念和技术在社会治理尤其是城市治理领域的应用,在网络数字空间再造一个与现实物理城市匹配对应的数字城市,实现城市全要素数字化和虚拟化、全状态实时化和可视化、城市治理的协同化智能化,通过模拟、监控、诊断、预测和控制,解决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服务等治理领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问题。
19.美丽海南百镇千村:重点打造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0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20.“一核两委一会”乡村治理机制:“一核”指村党组织发挥硬核作用;“两委”指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是自治组织和监督组织;“一会”指村务协商会,是村民协调议事组织。
21.气代柴薪:积极推进燃气进村入户,让农村群众不烧柴,用上清洁的天然气。
22.三医联动: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联动。
23.三个区分开来: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24.八种本领: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25.七种能力: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
26.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
来源:海口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全文来了!海口“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