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舍河,发源于琼山市永兴镇,流经海口市的白水塘、沙坡水库、琼山的府城镇和海口市的白龙乡、海甸溪(南渡江支流),流入琼州海峡。该河干流长23.86公里,流域面积52.95平方公里,河宽10米~20米。
以前的不叫美舍河,从康熙《琼山县志》记载来看,美舍河主要河道,民众称为学前水。
“学前水,在郡城南,即南湖源。之西湖流经旧县学,达为府、州、县、卫及两学明堂。”
宋代的时候,人们疏导河道,流经现在攀丹村,汇入南渡江,入海。康熙时期已经漫塞成田,有人建议修筑塔在三元峰,建塔于河口,然后引水从板桥经城壕,过北街,到明昌塔。
《民国琼山县志》也记载“学前水”:在郡城南,其源自西湖流经丁村桥,历洗马桥,绕旧学前,东至新桥、南桥,又东北至河口村,分为二派,一支西北流,绕城东,为河口河;一支东南流,入大江,为博冲河口。其流绕郡城者至白沙、海甸二村方汇大江以入海。
《正德琼台志》记载又有一说:“学前水,在城南,源自西湖。流经旧县学,达为府、州、县、卫及两学明堂,至学前瀦聚,呼为西湖。”也就是说“学前水”也称为“西湖”。
“西湖”为学前水的来源。
《正德琼台志》记载“西湖”:“在县城西十五里博崖都。泉自白石岩流出,极清。昔人以石刻为龙,置穴中,水从龙口涌出,又名龙潭。”民众在此求雨,溢出两条水溪,一达洗马河,一达博冲桥。
康熙《琼山县志》记载,龙庙西湖,在县城西十五里博崖都,一名顿谭,泉自白石岩流出,极清。昔人刻石为龙,置穴中,水从龙口涌出,又名玉龙泉。明朝郑挺鹄曾在此庙中读书,遇旱,祈雨。
现在在永兴西湖修有龙婆西湖庙。永兴西湖又称龙潭、石湖、玉龙泉。在《琼山县志》里,关于龙婆庙的这一传说也有具体的记载:
“
“闻昔石无缝,丁丁鬼斧凿。夜半触龙须,风雷怒交作,平地成重渊,中有老龙跃。龙去石旋合,重渊化林薄。凭空飞石龙,雌雄状宛若。张口流清泉,琴筑喧润垫。”
”
于是演义成为“万民降龙”的故事。此外,西湖龙婆还有一个“慷慨助人”的传说。
最为重要的是此处与海南乡贤郑廷鹄有密切关系。
郑廷鹄(—),字元侍,琼山府城忠介路人。嘉靖十七年殿试考取进士,历任工部都承之事,吏部科给事中,工科左给事、江西督学副使、江西参政等职,曾主持编纂白鹿书院的《白鹿洞志》,被时人称道。嘉靖四十二年()卒于府城家中,葬于今澄迈县永发镇山头岭。
琼山玉龙泉
玉龙泉旁边有郑延鹄撰写的“玉龙泉铭”石刻碑文一座:
“
“郡城之西南十五里,有泉出自石窦,寒洌异常,其味甘洁。喷涌之势,如飞珠走玉,琳琳可掬,虽大旱不竭。郡中祷雨,往往迎龙取水焉,罔有不应。好事者因凿为石龙,实窦钟,遂以龙泉名之。此泉东流十步,右转而为篁溪。右又十步,乃汇而为石湖。溉田千顷,名曰西湖。西湖奇胜,甲于一郡,以泉得名也,岁久湮芜。予在籍侍养,时来抚玩。其间有枕漱之志,乃募工辇石,湫为方池;又取白石,凿为龙首易之。并易其名曰玉龙泉,嘉其以洁为用,不可穷也。铭之。
铭曰:莫渊者泉,谁适澄之。莫神者龙,谁适豢之。然匪泉则龙无所蛰,匪龙则泉何以为灵也。故今逝者如斯,能与细细,能与巨巨,能与高高,能与下下者,泉也。至究其然,能若是神者,非龙其谁以之。故曰:龙变无常,能幽能章。君子临之,在小不大,在大不究。狎而不溷,习而不挠。放而霖雨六合,卷而莫施其劳。兹其为用。所以不穷也。苟若亢龙,往而不返,赐曰:有悔不可长也。潜龙入而不能出,易曰:勿用,不可贞也。今既翘然而自见,谓非九二在田者乎?易曰:利见大人,德施普也。非君子孰能当之?”
”
并作有《玉龙泉》诗:
“玉龙回首碧池前,空谷冷冷启大川。石砌初通蘋藻雪,锦题新挂茑萝烟。仙源别是通秦岛,古时何常问汉年。要识山灵有神应,商霖今日傅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