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民发现72座海底村庄,如今仍有生活

水底的世界,一直都是吸引无数人好奇的神秘世界。

人没法用腮呼吸,因此,水底的世界总是会引起人们无尽的幻想,早在几千年前,人们都有了“河伯”的说法,这本质上就是人们的一种遐想。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同样充斥着人们对于水底世界的幻想,比如《西游记》中,就特意描写了东海龙宫的场景,成为了很多人童年的美妙记忆。

然而,我国在现实中还真的有一处海底村庄,它的存在,也让无数人感到万分惊叹。

沉睡在海底的奇妙村庄

史籍中有过这样一段记载:在年的时候,大地猛烈的颤动,睡着的人全部都惊醒,醒来后也都魂飞魄散。

这是一场发生在海南的特大地震,而年,在我国的历史中也正巧是明朝。

对于这场特大地震,一辈辈老去的人也在口口相传,现在的海口东寨港、东营港等港口,就是这场地震后留下的产物。

对于各种各样的传闻,不少还算是贴近事实。

最起码,这场地震是海南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地震,当年的震级已经高达惊人的7.5级,震源深度也达到了15公里,跨度还非常大。

现在的人已经很难直观洞悉到当年的情况,可根据《郑氏家谱》、《符氏家谱》等记载,一共有72个村庄在那次地震中沉没了,这些也足以证明这次地震带来的巨大破坏力。

在年的时候,林市村村民黄宏远老人已经接近70岁了,很多年过去了,他依旧是村里人公认的“老大”。

看到记者来了,黄宏远老人向大家介绍起保存比较完整的大件遗物:石磨、石椅和石床。

石磨的位置位于林市村的海边,而石床和石椅的位置则是在一处小岛上。

很遗憾,年的“寻宝之旅”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据老人回忆,两三个月还躺在石滩上的石磨,竟然消失了。

记者们只好把希望寄托到石床和石椅之上,黄宏远也很快行动起来,他搜寻了小岛的每一处角落,最终也只好无奈的宣布:

“石床和石椅都不见了。”

无奈之下,记者只好向记者们讲述自己和那座海底村庄的不解之缘。

过去,黄老在一次打渔的时候,捡到了一件完整的茶壶和灯座,老人虽然不懂它可能存在什么样的价值,可还是将它当作宝贝,也从来没有让外人见过。

记者听到这里,也提出想要和海底村庄的遗物合影,黄老也欣然允许,毫不犹豫地将两件珍藏的宝贝给拿了出来。

邻居家有一位年轻人听说以后,也踊跃献出自己的宝贝,将他在打扫卫生时捡到的石砚给拿了出来,让记者随便拍摄。

黄老的父亲黄习录也是一位文化人,他非常喜欢文学,还抄过《黄氏家谱》,在这里面也详细记述了当时的村落情况。

在记载中,原来的儒林村一带和铺前市一衣带水,这里的农民也经常去做买卖,每到秋末的时候,农民们便赶着自己养的牛羊,跨越溪流赶到市内,还有一些货物转口到了香港。

海底村庄背后的秘密,早就吸引了无数人,早在记者到来之前,已经有无数批各路专家们来到这里,希望能够打开这座海底村庄的秘密了。

在建国之初的时候,来过一些日本专家,当时捡了些碎瓦和小棺材板,还拍摄了照片,随后就没有什么音讯了。

过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一位名叫陈恩民的广东地震局专家也来到了这里,他将几件较为完整的文物给带回了广东。

此外,还有一批美国专家曾经来到了这里,他们在海底村庄附近取了一些埋葬尸骨的泥土,也同样带走了一些碎瓦。

可是,几批专家之后,这里的考古工作依旧没有什么进展。

根据官方的相关记载,海底村庄的文物还是以明代为主,不过同样还是包含着大量宋代遗物以及少量的元代遗物。

经过专家的鉴定,其中一些陶瓷器皿来自于福建、广东等省市,这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的贸易关系,除此之外,似乎并没有其他路子可以探究这些海底村庄。

因为官方的资料比较少,感兴趣的人又很多,因此也只能从一些民间流传的家谱中寻找答案。

海底村庄有着非常神秘的色彩,如果能将它的轮廓洞察清楚,那么古代的村庄、古庙、墓葬等信息便能更清晰地体现在世人面前,这也是国内独有的旅游资源。

而且,年前72个村庄在一个地方陆陷成海,这一个要素便已经能够展现海底村庄的价值所在。

相关部门也不是没有想过考古发掘,可是在这一方面,进度还非常缓慢,水下考古的难度很大,不少专家都表示:

“没有条件去那里,就算去了也没有用。”

不过至于未来,大家其实都还挺有信心的,海口的历史文化资源本就有限,也不该让这件“珍宝”如此流失在眼前。

年的时候,记者还去了一趟海口文体局,并在这里了解到,对于海底村庄的保护,应当早早就提上日程。

早在这个时候,海口博物馆研究员阎根齐便说:

“海底村庄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此外,有了保护,才能够保障历史考古研究,丰富现有的研究成果。”

这位研究员还提到:

“海南的自然景观实际上已经普遍得到了开发和利用,不过对于文物古迹的开发却是远远不够的,海底村庄也体现了文物古迹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依赖,一旦开发利用成功,对于丰富海南文化内涵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对于海底村庄的了解,目前还算是有了一些。

它位于海南文昌铺前港西北至琼山县东寨港一带的浅海水底下,已经在这个地方沉睡了超过三百八十年。

而且,这个海底村庄是由明万历三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地震时造成的,这一点已经洞察清楚了。

当时铺前内海一带的曲口、官署等古建筑都倒塌殆尽,大震之后,“岁余不宁”。

专家们也经过详细的考证,发现此次造成陆陷的最大幅度已经超过了10米。

极震区除了多平方公里的陆地沉入大海以外,还有上千平方公里的陆地出现了下陷的情况,这才最终形成了海底村庄。

如果人们要观看部分海底村庄,只需要在大海退潮的时候,乘坐舟船绕过“浮水墩”,向铺前湾内港方向驶去,就能见到浅海地带。

透过清澈的海水,能看到很多神秘的东西,诸如玄武岩的石板棺材、坟碑、古水井等,它们有序地排列着,能感受到很强的生活气息,可要说住人,那就是幻想了。

沿着东寨港北上至铺前湾海岸以北4公里左右的深水下面,古代的“仁村”就在这个地方沉陷了,坐在游艇上,还能看到过去村子里的庭院,参差的房屋遗迹同样依稀可辨。

成群的鱼虾在牌坊上下穿梭、追逐,好像是神话中的“海底龙宫”,很容易看得一清二楚,而这,最初是海南农民发现的奇观。

作为景点,开发难度同样很大

一位游客曾这样形容海底村庄:北眺大海,依稀还能够看见地震遗址所形成的海底村庄,但是部分的村庄遗址有的已经被淤泥所掩埋,还有些已经被海浪所冲毁,想要目睹真容,如今已经是越来越难了。

每年的四五月,也是去海底村庄旅游的最佳时间,不过,也只有在海水退潮的时候,才能看到一些遗迹。

随着海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现如今的海底村庄也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可是真要开发,难度还是相当之大。

潮水涨落问题就很难处理,很多人来海底村庄旅游,凭借的还是运气。

而且,海底村庄的开发,需要的是大量资金,接下来究竟怎么样开发?能不能开发?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根据一些考古专家提供的资料,这座海底村庄当中的“生活气息”很浓:

有石耳、瓦砖、砂锅、脸盆之类的日用品,也可以看到墓碑上刻着“明故批林氏之墓”,不过,石板的棺材、墓碑等都已经被海贝等海洋植物给附着了。

除了这些独特的景观外,海底村庄还有一些吸引游客的点。

比如,根据一些民间不科学的传说,“浮九州、沉七洲”就指的是这次毁灭性地震所引起的倾斜,原本在陷落之地是一片平坦的地方,可地震却让这里彻底沉没了。

这些说法虽然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可是却越传越广,反倒对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传的更邪乎的还有,有人说:

过去的时候,每当出海的时候,渔民们都会祭拜海神祈求平安,可是有的时候就算祭拜了海神,还是会遭遇到恶劣的环境,经常会出事。

因此,有的渔民就偷懒,干脆不再祭拜海神,结果触怒了海神,龙王也跟着发怒,用水淹没了这些村庄,一共有72座村庄遭遇了厄运。

这些说法,也同样给这些海底村庄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的注意力。

四百多年过去,沉寂于泥沙之中的古村依旧展现在后人的眼前,不过一些大件且完整的海底村落遗迹早已不翼而飞,遗迹的保护,早已显得迫在眉睫。

可在旅游开发上,这很有可能又是一个“赔本买卖”,海底世界还有太多的秘密,等待着人们破解。

参考

符祥瑞.淹没在海底的村庄[J].瞭望周刊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709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