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江镇位于澄迈县中部,北面有海拔米的地坡岭,形如初月,弯面向南,紧抱金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渡江从西边流入城区,沿内弯状地势向东流去,将金江分成南北两个部分。金江在元代初名“打铁铺”,后称“打铁市”,在清代始称“金江市”,此后一直是澄迈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新安江(南渡江)将金江分为南北两个城区。
◆◆◆
翁家兄弟南渡海南
从“打铁铺”到“打铁市”
宋末元初,金江今址地域是澄迈新安江河漫滩平原。那时候由于兵荒马乱,大量汉人南渡来到海南岛。刚开始有少数汉人到新安江南畔搭草寮生活,其中有翁姓三兄弟到新安江北岸定居,为当地居民锻打铁耙、镰刀等农用铁器。日复一日,来新安江畔定居的人逐渐多起来,附近的村民也经常在那里聚集,购置和维修铁器,交换河捞野猎物品,因而此地成为新凑的聚落,形成“打铁铺”。有一次,打铁铺意外失火,草舍被焚,翁家三兄弟在附近重新盖草舍,重操旧业。之后,三兄弟兴建房屋,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不久翁姓居民有六七户,当时人们称之为“翁半城”,亦称打铁街。元末至正年间,来打铁街定居的人逐渐多起来,附近村民到这里交换各种农耕渔猎物品。至正二十三年(年),那里形成墟市,人们称之为“打铁市”。
金江老街的“三楼”,建于年,时称“金江第一楼”。
◆◆◆
新安江畔“金江市”
因河里有金砂改称“金江”
明代正德年间,澄迈县设贵平、恭顺、永泰3个乡,打铁市属永泰乡的新安都辖区。当时县境西南地区农民农副产品和在山上、河里获取的土特产品,多由南渡江运到博潭渡口后转到打铁市销售。明末,打铁市作为澄迈县中部的新兴商业交易中心,其商品种类、数量比此前增多,打铁市按江岸走向,分两行建设房屋,中间有一条小通道,人称街路。古时候,南渡江在澄迈的河段被称为“新安江”。乾隆《琼州府志》记载:“南渡大江,在城东南十里。发源自五指山,历临高、澄迈、定安三县地界,流至城南六十里曰白石河,至城东南十里曰南渡大江,又五里曰博冲河,又一分流绕城东曰河口河,俱入海。”南渡江作为海南岛的第一大河,古时的名称为黎母水,其在不同的流段有着不一样的名称:临高境内的一段河流,过去称“大江”;澄迈境内一段为“新安江”;在定安境内被称为“建江”;在琼山县境内的一段江流称为“南渡江”,上段称“白石河”,下段称“博冲河(溪)”。南渡江是秋汛型河流,每年秋季的台风暴雨,都带来洪水泛滥。年年如此,循环不息,斗转星移,细沙轻被洪水冲走了,黄金重则沉积下来。乾隆年间,来往赶集的人们,涉水渡过新安江时,看见河沙里含有闪闪发光的沙金,就传开新安江里有黄金。一时间,打铁市引来无数从各地闻讯赶来的淘金者,随着人流倍增,打铁市的集市规模得到迅速扩大,新安江在澄迈的河段逐渐被人们称为“金江”。乾隆三十一年(年),打铁市改称“金江镇”,民间称为“金江市”。
金山寺内的万福长寿药师塔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
◆◆◆
水陆交通便利
年,成为澄迈新的县治
清代之后,“金江市”货物所聚,舟车所通,商贾云集,商贸日盛,成为澄迈县农产品集散中心,成为世人心目中的“小苏州”。据光绪三十四年续修的《澄迈县志》记载:“金江镇,旧名打铁,在新安都。山川秀明,人文渊薮,货物所聚,舟车所通,人咸以‘小苏州’目之。”澄迈的县治所在地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位于现在的老城镇。老城背临琼州海峡,往往海寇一来,全城都会被掠夺劫掠一空,百姓苦不堪言。此外,由于琼北沿海地区在历史上发生多次地震,造成澄迈县署倒塌,亦无资修复。加上晚清时期,老城所在的沿海地区,瘴气弥漫,疫病常发。而“金江市”位于澄迈中部,水路航运方便,上可通九龙、北解到西黎、南黎峒,下可达博罗、定安、海口;北有马路到澄迈县治老城墟,东北有马路通琼州府治府城,宜建县治。时任知县李德重,征得乡绅的同意,于光绪十七年(年)就在“金江市”肇建行署。后经张士锃、俞焕、薛贺图三知县继建,至光绪十九年(年)行署告竣。年,知县薛贺图将县署由老城移到“金江市”,从此,金江成为澄迈新的县治,直至如今。据《“金江市”志》记载,清末的“金江市”有主街1条,长约米,宽约3米,弯曲如蛇爬。两旁店铺均为土木结构的低矮瓦房,没有楼房。街道中间铺石块,两旁是阳沟排水。北边有后街,比主街更小,瓦房和草房掺杂,高低不一,居住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年,澄迈县国民政府在“金江市”成立,政府办公地点在原澄迈县治。年,拔南村清末贡生蔡邦政任澄迈县国民政府县长,莅任后开始规划建设“金江市”,扩建街区,发动市民把街道从原来的3米扩大到8米,且修直整平,全面铺设石块。两边房屋筑高加宽,铺板为楼,统一规格,檐下为走廊,市貌焕然一新。他还整顿后街,扩大街道宽度和提升两旁房屋规格,让居民自筹资金建造房屋,“金江市”于是初具规模。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金江市”西边原县政府办公署周边地域,是千孔百坑的公有地,附近农村个别农民,因房屋被日军焚烧,便到这里搭建茅寮居住,靠打散工谋生,有些外地难民也到此地讨生活。短短几年间,这里形成了草房聚落地。到年初,在那里定居者已有多户,被称作“西市场”,即今解放西路和中山西巷区域。年4月22日,澄迈县解放。次日,澄迈县人民政府从六芹山根据地迁入“金江市”,兴建澄迈县人民政府办公用房、工作人员宿舍等设施。年,原金江镇、长安镇、美亭乡、太平乡和山口乡的善井、高山朗、山口、道南、仁丁5个村委会合并为金江镇。现在金江镇所在地仍被当地居民称为“金江市”,是中共澄迈县委、澄迈县政府所在地,是现在澄迈县的政治、文化、交通、商贸中心。自元代翁氏三兄弟成为“金江市”的开拓者以来,时至今日,“金江市”已拥有近十万人口,由一片荒地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镇。“金江市”最初只有新安江畔的一条狭小街道,在历史的变迁中它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金江市”北边建设了人民路、新市场、立新路、文明路、文明北路、环城西路、环城东路、公园路、华兴路、华成路等9个段街道,使“金江市”区域扩大数倍。站在“金江市”的制高点——地坡岭,可以看到城区被绿树环绕,高楼林立,风景秀丽。地坡岭下方的绿地广场是一个金江人民最喜欢的休闲放松场所,也是一个举办大型活动的场地。地坡岭东边有金山寺,金山寺的药师万福长寿塔是海南目前最高的佛塔,也是“金江市”的标志性建筑。
原标题:
新安江畔“金江市”
“打铁铺”的县治演变
海南日报新媒体、海南日报海南周刊联合策划
特约撰稿:符能文/图
值班主任:戎海
值班总监:张毅
责任编辑:张琬茜